99精品在线观看-99精品在线免费观看-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99九九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

x

春江水暖鴨先知 臺灣電子業回顧:從臺灣 2016 年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

2017-02-11 20:36:34 n
點擊關注->創芯網公眾號,后臺告知EETOP論壇用戶名,獎勵200信元

臺灣電子市場年度回顧

“電子寶島”的成長史

臺灣 1,850 家上市上柜公司中,有 830 家與電子產業相關,是名副其實的“電子寶島”。臺灣的公司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上游半導體公司,包括材料、設備、設計、制造與封測;還有一類是電腦與手機代工廠商及配套零組件公司。

從 80 年代起,臺灣開始以其價廉物美的電腦代工產業聞名于世。廣達、仁寶、和碩、緯創、英業達合稱“代工五虎”,他們幾乎承包了 90%的電腦出貨量。代工五虎們不僅僅只是簡單地采購元件然后拼接成電腦,隨著技藝的成熟,他們也掌握了電腦組件的研發和設計。代工業的蓬勃發展也推動了電腦零部件行業的發展。比如做主機板的微星、技嘉,做電源的臺達,做面板的友達、奇美(與群創合并),做內存的南亞、華亞科等等。即便如此,隨著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電腦行業的衰退,電腦代工廠商們的利潤越來越薄,毛利率如今只有 3%-4%。

2005 年開始,有一些代工廠商們看到了手機廠商的機遇,迅速崛起。富士康榜上了蘋果大哥,在短短幾年內營收成長了十倍。還有一些零部件廠商也成功得搭上了蘋果的快車道,比如做攝像頭鏡頭的大立光,做觸控屏的宸鴻等等。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另一些人不滿足于簡簡單單的代工,在政府的幫助下,攻克技術難關,也造就了臺灣今天的經濟靈魂。從 IC 設計公司聯發科、IC 制造的臺積電,到 IC 封測公司日月光組成了臺灣半導體最強陣容。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臺灣 2016 年電子行業出現下滑,電子組裝業務下滑嚴重,半導體增速高

2016 年累計全年臺灣電子信息產業(不含通信與電子零售行業)產值為 16.3 萬億臺幣,折合人民幣 3.6 萬億,較 2015 年營收同比下降 2.0%。

回顧過去一年臺灣電子的各個子行業,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 電子組裝,勞動力密集行業)的營收會包括消費電子產品所有的元件和材料成本,以營收 9.8 萬億臺幣在所有子行業中排名第一。除去 EMS 行業,2016 年營收規模超過 400 億臺幣以上的子行業有:IC 制造代工(Foundry)、面板、IC 零件分銷、零組件、PCB(也屬于零組件,因特別大而單列)、IC 封測、IC 設計。從營收質量來看,臺積電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憑借領先的技術創造了超高的 50%的毛利,2016 年凈利潤有望達 330 億臺幣。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從增速來說,IC 制造代工、IC 設計、IC 零件分銷、存儲器、IC 材料與設備行業都有所增長。

(1)IC 制造代工增長 10.7%是由于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更多的廠商選擇 IC 代工制造而非自己制造;

(2)IC 設計高速成長 19.2%,增速與大陸智能手機換機潮息息相關;

(3)IC 零件分銷受到汽車電子、電源節能、人工智能需求的推動成長 6.8%;

(4)存儲器成長 15.1%,是由于存儲器缺貨漲價;

(5)IC 材料成長 15%主要是晶圓漲價與行業并購整合;

(6)IC 設備由高階封測產能推動成長 19.1%。

面板、零組件、連接器、LED、EMS 行業都出現營收下滑:

(1) 面板行業目前出現供不應求,價格有所回升,但價格仍未回到 2015 年的高點。

(2) 零組件行業,臺灣的公司主要為蘋果代工,蘋果 2016 年出貨量下滑導致行業下滑。

(3) 連接器行業(也屬于零組件、但較大單列),中國公司崛起,沖擊臺灣產業鏈,導致行業出現下滑。

(4) LED 行業顯示屏小間距的需求提升,但藍光供給仍偏多。

(5) EMS 受蘋果 2016 年出貨量下滑沖擊較大。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臺灣月營收表現出明顯的周期性

臺灣電子產業是從 9 月開始進入銷售旺季,從 2 月開始進入行業淡季,觀察前兩年的月營收可以明顯發現行業存在這個波動。10、11、12、1 月都有國內外重要消費節日,如國慶節、感恩節、圣誕節、春節等等,廠商一般會提前一個月備貨。2016 年 12 月臺灣電子信息產業(不含通信與電子零售行業)產值為 1.5 萬億臺幣,折合人民幣 3,374 億元;較去年 12 月單月同比增長 6.1%,較 11 月單月環比下降 5.5%。行業行業由旺季轉入淡季。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臺灣電子行業對大陸電子行業投資的借鑒意義

臺灣的電子產業發展較早,產業鏈長而完整,數據更新頻率高,對于研究電子整體行業的變化具有快速、準確得指引作用:

(1) 臺灣的上市上柜公司每月 10 日定期公告月度營收,公司治理較好,能較快得反應電子整體行業的風吹草動;

(2) 臺灣的產業鏈較長,上下游產業鏈相關度高,數據能進行相互得驗證。作為一衣帶水的臺灣寶島,大陸的電子行業與臺灣電子行業的興衰密切相關。相通的語言與共通的文化,帶來更快的人才流動與技術流動。大陸電子公司正在逐漸崛起,甚至有不少公司反超臺灣公司。

對大陸電子行業的投資來說,無論此行業成熟與否,臺灣電子行業的發展仍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1) 這些年來,大陸也有不少公司追上了臺灣公司的腳步,典型的行業有面板與 LED。對于這類大陸與臺灣進行競爭的產業來說,如果行業整體增速有限,那么大陸和臺灣的營收存在此消彼長的效應,關注臺灣月營收,能夠從側面反映大陸公司的運營情況。

(2) 還有一些行業,臺灣的公司仍然處于領先地位,比如封測、IC 制造。對于這些行業大陸政府與民間資本目前都在大力投資中,由于行業總量需求是穩定的,臺灣的營收下滑會意味著大陸的企業出現拐點。

總結 2016 年的臺灣電子行業營收,對大陸上市公司投資來說,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兩點,一是整體行業出現了摩爾定律趨緩,電子元器件漲價層出不窮的情況;二是大陸有不少行業正在崛起,導致臺灣公司營收出現下滑:

摩爾定律推進趨緩,電子元器件漲價層出不窮

根據 Gartner 的預測,全球半導體行業 2017 年將同比增長 4.7%,細分應用領域中,汽車電子、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在今后幾年會迎來快速成長。隨著摩爾定律的放慢,原本 18個月電子芯片價格降一半,性能提高一倍的傳統已被打破。臺積電英特爾因為工藝問題一再推遲最新制程的量產時間。2016 年還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電子零部件,如面板和存儲器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漲價,這些元器件的生產銷售都面臨一個技術升級的間隔期,新技術良率達標、量產前都將保持供不應求的態勢。

部分臺灣行業出現低于全球的增速,反映 大陸產業逐漸崛起

臺灣的面板、LED、連接器等行業過去領先大陸,在 2016 年行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均弱于大陸行業的增速,從側面反映了大陸產業的崛起。建議關注京東方、深天馬、利亞德、洲明科技、長盈精密等等。對于臺灣仍然領先的行業,例如封測、IC 制造,在 2016年仍然保持上升勢頭,但大陸產業受到中國政府的大力投資與強力支持,正在迅速追趕階段,建議關注上海新陽、七星電子等等。

中美政治博弈將會對電子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建議關注

展望未來,對于中國大陸來說,與臺灣電子行業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大陸 IC 設計、IC封測、面板、LED、零部件、EMS 等行業已經建立了一定的規模,可以支持上下游生態的發展。2017 年,隨著特朗普的上臺,中美的政治博弈也會在電子行業的發展中扮演重要地位,中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發展半導體產業,勢頭正盛,已經引起了美國政府的警覺。而同時中國政府也會采取 2017 年兩國的相關政策也會對大陸、臺灣電子產業產生影響,需要保持密切關注。

制造業回流有待驗證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再擺出對華強硬的姿態,威脅要向中國進口產品征收高達 45%的關稅,以保住美國工人職位,促進美國商業發展。從經濟利益的出發點看,每個國家的經濟結構不一樣,比較優勢不同,資源分配有限。將制造業搬回美國,美國失業的人口是否適合制造業的工作,基礎的制造設施重建需要時間和經濟成本,對最終消費者來說是否具有吸引力都有待驗證。從政治利益的出發點看,對美國重要的制造業,對于中國也非常重要,中國政府也在加大投資改造自動化設施留住制造業遷移東南亞。制造業回流按照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是個偽命題。但短期內,制造業的行業發展難免會受到兩國政策的博弈的影響,需要保持密切關注。

美將限制大陸的半導體收購 以防技術流失

前總統奧巴馬的科學與技術顧問委員會表示,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工業政策,將對半導體產業創新和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真正威脅,從側面反映了中國半導體發展的迅猛態勢。因此,中國從美國購買技術和收購將愈來愈困難,美國政府甚至阻止歐洲公司的相關交易以防止技術流失。但中國應該會繼續努力。美國的半導體企業過去將低端的半導體制造業剝離至亞洲,留下核心的設計中心與高端制造工藝。中國政府的決心與勢頭讓美國十分擔心中國會逐漸向高端產業延伸,擔心美國半導體的優勢不再,因此美國已經開始考慮收緊半導體并購審批。2015 年,紫光前往美國收購美光、增資西部數據均遭到拒絕。2016 年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資的福建宏芯投資基金收購德國半導體公司愛思強。這些事件都反映了美國政府對中國收購半導體公司的態度。

中國可能采用市場施壓換取技術

中國除了通過收購外國企業及政府補貼改良技術,也可能通過“零和戰術”打擊對手,例如迫使或鼓勵國內買家只向本土供應商采購,強迫外資企業轉讓技術,換取進入中國市場;中國還可以通過定價擠壓整個行業的利潤,打擊對手,比如中國在太陽能面板領域的的供應過剩,就導致產品價格暴跌,影響了全球的太陽能面板供應。因此,中國政府的措施也會對行業生態造成影響。

分行業 2016 年回顧

下面,將臺灣電子業分 14 個子行業詳細討論過去一年及最近一個月的變化。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1)EMS 行業

12 月臺灣 EMS 行業產值為 9,503 億臺幣,較去年 12 月單月同比增長 1.6%,較 11 月單月環比減少 7.5%。

2016 年累計 EMS 行業產值為 9.8 萬億臺幣,較 2015 年同比減少 3.6%。

其中,12 月臺灣筆記本 EMS 代工行業產值為 2,360 億臺幣,占整體 EMS 行業 33%,較去年 12 月單月同比下降 3.1%,較 11 月單月環比增長 4.5%。2016 年臺灣筆記本 EMS行業產值為 2.3 萬億臺幣,較 2015 年同比下滑 8%。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點評:EMS 行業屬于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全球 EMS 行業主要分布臺灣、中國。臺灣的EMS 公司有著悠久的歷史,產業鏈完整而豐富,電腦、手機、汽車均有涉及。主要代表有:鴻海(富士康)、廣達、和碩、仁寶、緯創和英業達。

(1) 鴻海占據臺灣 EMS 行業 47%的份額,2016 年營收出現上市以來首次下滑,下滑幅度 3%,其收入有半數來自蘋果,iphone7 需求放緩對其影響較大。

(2) 廣達占臺灣筆記本代工行業 11%份額,2016 年營收同比下滑 11%,全年筆記本出貨 4,040 萬臺,較 2015 年減少 7%。最近一個季度因為 Macbook 出貨與商用機換機潮才有所回升。

(3) 和碩占臺灣 EMS行業 8%的份額,2016年營收下滑 5%,和碩也屬于蘋果供應鏈,不同于鴻海,和碩供應的手機屏幕更小,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因而下滑更嚴重。

(4) 仁寶占臺灣筆記本代工行業 8%份額,2016 年營收同比下滑 9%,全年筆記本出貨 3,600 萬臺,手機 3,600 萬臺,未達成年初的目標。

(5) 緯創占臺灣 EMS 行業 7%的份額,2016 年成長 6%,主要是年底筆記本電腦出貨量提高。

(6) 英業達占臺灣筆記本代工行業 4%份額,2016 年營收同比增長 8%,受惠于服務器和智能手機的訂單增加。

(2)IC 制造代工

12 月臺灣 IC 制造代工行業產值為 949 億臺幣,較去年 12 月單月同比增長 30.0%,較 11月單月環比減少 13.8%。

2016 年累計 IC 制造代工行業產值為 1.1 萬億臺幣,較 2015 年同比增長 10.7%。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點評:臺灣的 IC 制造代工是臺灣電子產業的支柱。全球目前由臺積電、三星、英特爾三家占據了半壁江山。

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占據臺灣代工產業 82%、16%、2%的份額。

()臺積電作為一個龐然大物年成長 12%,為全球 60%的外包芯片代工,成長動力來自于更多的外包芯片、領先的技術與下游需求的穩定成長。

(2)聯電大陸廈門廠開始量產,提供 40/55nm 技術(落后聯電臺灣一代技術),大陸產能量產支撐聯電創新高,年增長 2%。世界先進受惠于電源管理 IC 與面板驅動 IC,年成長 11%。

對于未來,臺積電給出的業績指引相對保守,2017 年第一季度季減 9%-10%,2017 年第二季度供應鏈會展開庫存調整,成長性偏弱。未來,術業有專攻,臺積電憑借領先的技術會吸引越來越多的IC設計廠商,隨著2018年高階產能7nm的開出,臺積電會受惠于GPU物聯網的強勁需求,在高端芯片代工方面仍將有不俗表現。

(3)面板行業

12 月臺灣分面板行業產值為 1,071 億臺幣,較去年 12 月單月同比增長 12.8%,較 11 月單月環比增長 4.3%。

2016 年累計面板行業產值為 1 萬億臺幣,較 2015 年同比減少 12.7%。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點評:臺灣面板行業較為完整,從上游配套材料設備、IC 設計到面板制造、封測、組裝廠商一應俱全。目前面板主流技術是 TFT 面板,未來技術向 OLED 衍進。15 年年中 TFT 面板價格到達近兩年頂點,一片 32 寸 TFT 面板價格在 90 美金,此后一路回調 16 年 4 月掉到 50 美金,后因面板向大尺寸遷移、新產能未及時跟上,行業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價格開始回升,到 16 年 12 月價格恢復到 75 美金。由于建一條產線需要 2 年時間,根據已有的各家產線規劃,整體 2017 年 TFT 產能較 2016 年新增 4.5%,由于大尺寸的需求仍十分旺盛,OLED 新增產能偏少,預計行業仍將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過去一年,臺灣的面板產業受到大陸京東方、深天馬、華星光電的沖擊,出貨量略有下滑。群創光電占整個面板產業鏈 30%、占面板制造產業 45%份額,群創過去一年營收下滑 21%。友達光電占整個面板產業鏈 29%、占面板制造產業 43%的份額,友達過去一年營收下滑9%。

(4)IC 零件分銷

12 月臺灣 IC 零件分銷商行業產值為 924 億臺幣,較去年 12 月單月同比增長 9.8%,較11 月單月環比減少 1.0%。

2016 年累計 IC 零件分銷商行業產值為 1 萬億臺幣,較 2015 年同比成長 6.8%。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點評:IC 零件分銷商進入正常淡季,細分領域表現不同。臺灣的 IC 零件分銷商行業以分銷集成電路零件為主。

(1) 大聯大占臺灣 IC 零件分銷行業 51%,全年成長 4.1%,原因是汽車電子、電源節能、云端產品大賣。

(2) 益登年成長5.74%,受益于英偉達NVIDIA GPU芯片熱賣缺貨;文曄年成長 27%,受益于蘋果 PA 需求的成長。

預計 2017 年 IC 零件分銷商預計成長會持續分化,汽車電子、物聯網人工智能5G 相關芯片的銷售代理廠商仍會有快速的成長。

(5)零組件

12 月臺灣零組件行業產值為 716 億臺幣,較去年 12 月單月同比增長 3.8%,較 11 月單月環比減少 5.0%。

2016 年累計零組件行業產值為 7,989 億臺幣,較 2015 年同比下降 10.5%。

其中:

(1) 觸控面板單月同比增長 10%,全年累計下滑 27%。

(2) 光學鏡頭單月同比成長 23%,全年累計下滑 10%。

(3) 3C 結構件與機殼單月同比下滑 2%,全年累計下滑 14%。

(4) 電聲單月同比增長 74%,累計全年增長 29%。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點評:

(1)觸控面板行業由于近年來處于產能過剩的狀態,價格競爭激烈。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手機與平板的觸控面板數量增長率平穩,行業出貨量小幅上升。過去一年臺灣的觸控面板行業產值進一步萎縮,主要是因為蘋果產品出貨下滑與大陸廠商的崛起,導致 TPK 營收下滑。

(2)手機雙鏡頭推動光學鏡頭的出貨量上升。12 月單月營收同比上升 23%主要是由于2015 年 12 月蘋果下修出貨量,訂單較 14 年驟減 23%導致。12 月份環比成長 3%,出貨量平穩。預計 17 年鏡頭整體出貨量增長 10%,價格會進一步下調。

(3)3C 零組件與機殼產業 12 月也受到三星下滑、蘋果的放量,運營表現平穩。臺灣 3C結構件與機殼產業受蘋果影響大,明年行業仍要看蘋果設計方案采用多少金屬構件。

(4)電聲主要的成長來自于美律,美律貢獻了板塊 70%的收入,美律的成長性來自于高單價藍牙掛耳式耳機。不考慮美律,其他電聲廠商單月同比成長 37%,全年累計成長 11%。

(6)PCB 行業

12 月臺灣 PCB 行業產值為 564 億臺幣,較去年 12 月單月同比增長 12.1%,較 11 月單月環比減少 4.5%。

2016 年累計 PCB 行業產值為 6,253 億臺幣,較 2015 年同比減少 1.1%。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其中 PCB 上游材料供應企業單月同比增長 21.4%,環比下降 0.4%,全年成長 0.2%;PCB下游制造企業單月同比增長 9.3%,環比下降 5.9%,全年同比下降 1.2%,簡而言之,上游材料增速比下游制造快。

點評:全球 PCB 行業集中在臺灣、日本、大陸。臺灣的 PCB 行業受大陸 PCB 產業鏈的侵蝕,近兩年表現不佳。最近半年由于臺灣產業鏈與蘋果相關度較高,三星手機爆炸使得蘋果超賣,產業鏈跌勢趨穩。12 月增幅創兩年來單月同比新高,主要是由于 15 年 12 月下滑過多。

華通、臻鼎與臺郡 12 月單月同比成長 31%、48%、86%,創歷年同期新高,三家公司均由于大陸與蘋果手機產業鏈對于高端 HDI 的需求強勁,公司也都積極布局類載板與軟板業務。

整體產業鏈仍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未來行業重點關注與汽車電子、蘋果類載板(SLP)、高端 HDI 細分領域的成長。PCB 上游材料全年略有成長,下游制造企業全年同比下滑,

(7)IC 封測行業

12 月臺灣 IC 封測行業產值為 482 億臺幣,較去年 12 月單月同比增長 13.1 %,較 11 月單月環比減少 0.8%。

2016 年累計 IC 封測行業產值為 5,355 億臺幣,較 2015 年同比增長 1.0%。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點評:全球封測領域目前集中在臺灣、中國大陸、韓國等。臺灣的封測領域較為成熟,日月光占據臺灣封測領域半壁江山,若日月光與矽品成功合并后,臺灣市占率更是高達7成。日月光 2016 年下滑 3%,主要是其 EMS(環旭電子)營收下滑,封測業務大約成長 7%。矽品 2016 成長 3%,概因海思對其加大訂單。未來一年,隨著大陸對封測產業的扶持,臺灣 IC 封測產業恐面臨挑戰。

(8)IC 設計

12 月臺灣 IC 設計行業產值為 394 億臺幣,較去年 12 月單月同比增長 9.8%,較 11 月單月環比減少 4.2%。

2016 年累計 IC 設計行業產值為 4,764 億臺幣,較 2015 年同比增長 19.2%。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點評:臺灣 IC 設計行業 16 年有較高成長性,中國智能手機換機潮功不可沒。

(1) 聯發科占臺灣 IC 設計行業 54%, 2016 營收同比成長了 29%,主要受惠于并購與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大增。

(2) 瑞昱 2016 年營收成長 23%,主要由于電視芯片與寬帶、無線網絡芯片出貨量攀升。

(3) 敦泰 2016 年營收下滑 4%,主要產品觸控面板驅動一體芯片(TDDI)靠大陸手機拉動放量,但價格持續下跌,導致營收下滑。

(4) 晶豪科技 2016 年年成長 0.3%,主要產品手機存儲器被大陸手機廠積極采購。

(5) 矽力杰 2016 年同比成長了 51%,主要由于其電源管理芯片成功打入中國 LED 照明市場。

(6) 創意電子受益于人工智能市場的成長,ASIC 定制化芯片市場也逐漸加溫,創意電子年成長 20%。

2017 年,臺灣 IC 市場將繼續被大陸欣欣向榮的市場需求驅動,細分領域如人工智能物聯網也會有優秀表現。

(9)存儲器行業

12 月臺灣存儲器行業產值為 314 億臺幣,較去年 12 月單月同比增長 39.4%,較 11 月單月環比增長 20.7%。

2016 年累計存儲器行業產值為 2,782 億臺幣,較 2015 年同比增長 15.1%。

點評:全球的存儲器行業主要分布在韓國、臺灣。臺灣的存儲器行業產業鏈十分完整,從上游設計、制造、封測到下游銷售均有涉及。代表公司有:存儲器制造商南亞科技、存儲器設計公司群聯電子、存儲器封測廠商力成、存儲器零售商至上電子。

(1) 南亞科技占臺灣存儲器產業鏈產值的 12%,2016 年營收較 2015 年下滑 5.1%,12 月較同期成長 19.5%,后期成長主要是因為 DRAM 漲價。

(2) 群聯電子占臺灣存儲器產業鏈 9%,2016 年營收同比成長 18%,主要是因為存儲器供不應求。

(3) 力成占臺灣存儲器產業鏈的 12%,2016 年營收同比成長 14%,主要由于美光、東芝、英特爾轉包代工封測給力成。

(4) 至上電子占臺灣存儲器市場的 46%,憑借 Oppo 與 Vivo 的強勁需求與存儲器漲價的浪潮, 2016 年收入較 2015 年成長 44%。

回顧過去一年,存儲器各大廠商投資了先進產能,控制原有產量,而大陸手機換機潮推動需求增長,存儲器漲價甚至缺貨。2017 年, 存儲器漲價仍將持續,主要原因是新興市場對高階存儲器的手機仍有需求,存儲器廠商 3D NAND 良率暫時還不高,缺貨狀況能看到 17 年第三季度。

(10)連接器

12 月臺灣連接器行業產值為 181 億臺幣,較去年 12 月單月同比增長 10.9%,較 11 月單月環比增長 1%。

2016 年累計連接器行業產值為 1,886 億臺幣,較 2015 年同比下降 5.8%。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點評 :臺灣連接器產業在全球有重要位置,2016 年臺灣連接器產業鏈受大陸紅色產業鏈的影響,下滑嚴重。

(1) 正崴(富士康系)占臺灣連接器行業48%的份額,正崴2016年收入同比下滑16%,主要是受大陸連接器廠商崛起的影響。

(2) 廣宇(富士康系)占臺灣連接器行業 13%的份額,廣宇下滑 0.6%。

(3) 信邦電子占臺灣連接器行業 6%的份額,太陽能相關連接器成長較快。2017 年,隨著大陸連接器行業的崛起,臺灣連接器行業仍將維持下滑態勢。

(11) 被動組件

12 月臺灣被動組件行業產值為 132 億臺幣,較去年 12 月單月同比增長 9.0%,較 11 月單月環比減少 3.5%。

2016 年累計被動組件行業產值為 1,548 億臺幣,較 2015 年同比增長 6.2%。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點評:被動組件生產的電阻、電容、電感應用于各個下游應用領域。被動元件的價格并無太多變化。臺系被動組件廠商近兩年積極轉型,擺脫 PC/NB 的影響,轉往工業或車用領域。工業與車用的需求增長使得 2016 年轉型效益逐漸顯現。被動元件廠商在 2016 年都在著手準備 2017 年的新產能,金山電、興勤、奇力新都有新廠加入運營。

(12)LED 行業

12 月臺灣 LED 行業產值為 98 億臺幣,較去年 12 月單月同比減少 4.6%,較 11 月單月環比減少 2.6%。

2016 年累計 LED 行業產值為 1190 億臺幣,較 2015 年同比減少 2.9%。

從臺灣2016營收看全球電子產業變遷:大陸崛起時代

點評:臺灣 LED 行業也覆蓋較全,從上游磊晶、晶粒、到封裝均有覆蓋。過去一年,LED行業隨著顯示屏小間距的需求提升,行業景氣度有所復蘇,非藍光 LED 價格上漲 10%。藍光 LED 由于行業供給仍偏多,價格在去年仍有下滑。展望 2017 年,LED 藍光的需求會隨著汽車車燈的需求而價格上漲,非藍光 LED 行業景氣度仍然旺盛。

(1)億光占臺灣 LED 產業 26%的份額,過去一年成長 1.6,億光擴大非藍光的布局,背光運營和小間距均有兩位數的成長。

(2)晶元光占臺灣 LED 產業 21%的份額,過去一年成長 0.1%。

(3)隆達電子占臺灣 LED 產業 11%的份額,過去一年下滑 3%。

(13)IC 材料行業

臺灣 IC 材料行業產值為 58 億臺幣,較去年 12 月單月同比增長 94.1%,較 11 月單月環比增長 64.3%,增長主要由于環球晶圓并購了全球第四大晶圓廠 Sun-Edison(部分光伏業務)。不考慮環球晶圓的影響,IC 材料行業同比單月增長 15%,環比 11 月單月增長

關鍵詞:

  • EETOP 官方微信

  • 創芯大講堂 在線教育

  • 半導體創芯網 快訊

全部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的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永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色 | 免费观看h片| 国产成人一级| 黄网站免费观看| seba51久久精品| 国产资源在线免费观看| 青青青草国产| 亚洲乱码视频| 97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 日本免费新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日韩亚洲| 好大水好多好爽好硬好深视频|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网站|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三| 亚洲国产片| 2020年国产一国产一级毛卡片| 小明永久2015www永久免费观看 | 99国产精品九九视频免费看| 久草色香蕉| 免费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在线亚洲激情|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福利| 人妖另类亚洲xxxx| 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榴莲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污污视频在线观看黄| 欧美丝足|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国产91av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中字| 国产一区成人|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视频|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韩国日本美国免费毛片| 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鲁大师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