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研發全球首款“熱共振器”:靠溫差就能發電
2018-02-27 10:24:12 N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稱為熱諧振器的器件,該器件可以在一天中利用逐漸變化的環境溫度變化產生電力??茖W家們多年來一直在試驗如何利用溫度波動作為能源來源。這些設備中的大多數都以熱電原理工作,這意味著它們利用材料兩側的溫差來產生電力。隨著熱量從較熱側流向較冷側,電荷載流子與其一起流動并產生電壓差,從而在該過程中發電。 但是,在所有這些應用中,溫差都需要相當大?,F在,新技術在更長的時間段內逐漸發生更多的逐漸波動,使其能夠在一天中隨著溫度的自然變化而工作。這被稱為熱電效應。該研究的作者之一邁克爾·斯特拉諾說:“我們基本上是用整塊布來發明這個概念的。 “我們制造出了第一個熱諧振器,它可以放置在桌子上,從沒有什么東西的地方產生能量,我們一直被所有不同頻率的溫度波動所包圍,這些都是尚未開發的能源。” 熱共振器的有源部件是一種由銅或鎳制成的泡沫,注入相變蠟(稱為十八烷),該蠟在某些溫度下液化并固化。泡沫混合物被涂覆在一層石墨烯中,這是一種優秀的熱導體??偠灾?,這種材料的特定組合使該器件具有非常高的熱膨脹性,這意味著它可以有效地將熱量吸收并釋放到周圍環境中。 基本上,熱量在設備的一側被捕獲,并緩慢地通過材料輻射到另一側,并存儲在中間的相變材料中。由于材料的一面總是比另一面冷,所以熱量會在試圖建立平衡時不斷前后移動。然后可以使用常規熱電系統收集這種能量。研究人員在16天內測試了這種材料的一個樣本。在那段時間內,每天的溫度波動高達10℃(18°F),系統能夠接通電源,產生350毫伏的電壓和1.3毫瓦的功率。它的性能超過了規格相同的熱釋電材料。 研究人員表示,該系統足以運行低功耗,遠程傳感器和設備,無需擔心電池。而且由于它利用了環境溫度的波動,它不受太陽能或風能等元素的束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