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國產航母下水:為何不直接上電磁彈射?
2017-04-27 17:53:56 n26日上午,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隨著一瓶香檳酒摔碎艦艏,兩舷噴射絢麗彩帶,周邊船舶一起鳴響汽笛,航空母艦在拖曳牽引下緩緩移出船塢,停靠碼頭。
出塢下水是航空母艦建設的重大節點之一,標志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下一步,該艘型號為型號為001A的航空母艦將按計劃進行系統設備調試和舾裝施工,并全面開展系泊試驗。
中國終于有了自己制造的航母。不過滑躍起飛、常規動力這樣的配置,還是讓不少軍迷略有失望。在各網上軍事論壇,歡呼之余,不少軍迷提出疑問:我們為什么不能用核動力,傳說中的電磁彈射在哪里?
中國擁有航母的夢想,已經接近50年。早在1970年7月,海軍會同三機部、六機部提出了發展國產航母的思路及設想,立項代號為“707工程”,預定規劃為24000噸左右輕型航空母艦。盡管這一計劃很快就在1971年下馬了,但前期的戰略論證成果和技術籌備工作也為航母工程建造奠定了基礎。
上世紀80年代,中國購買了退役的澳大利亞“墨爾本”號航母,并將之進行拆解,讓工程人員對于航母的構造方案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中國還購買了兩艘俄制基輔級航母,這兩艘4萬噸級航母未做改裝,僅作為航母樂園和酒店使用。
1989年,中國啟動第二次航母項目研究“891工程”,作為軍隊“八五計劃”中的十大研制項目之一。“891工程”規劃的是50000噸左右的中型航母,艦載機采用蒸汽彈射,相關課題如艦船結構、作戰系統、阻攔系統及蒸汽彈射等開展相關研究。不過該項目亦于1995年下馬。
真正成為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的是1998年購自烏克蘭的瓦良格號,即我們所熟知的遼寧艦。2002年瓦良格號抵達大連,2004年8月,中央批準研制航母,到2012年九月正式交付人民海軍。
而第二艘航母的消息,直到2015年才被官方證實。當年7月27日,中船重工集團軍工(裝備)質量與集團生產安全工作會議后的報道稱,該集團“以航母、核潛艇為代表的重點工程任務進展順利”,這是建造廠方首次提及國產001A型航空母艦建造情況。
2015年12月31日,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局長、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大校證實,中國正在自主開展設計和建造第二艘航空母艦,這是解放軍軍方首次披露有001A型航空母艦相關消息。
001A型航空母艦是中國自主設計、研制的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由大連船舶重工建造,2013年開工,2015年3月開始船臺搭建。根據楊宇軍大校介紹,這艘航母排水量約為5萬噸級,采用常規動力裝置;搭載國產殲-15飛機和其他型號艦載機,固定翼飛機采用滑躍起飛方式;艦上將配有滿足任務需要的各型設備。第二艘航母的設計和建造吸收了“遼寧艦”科研試驗和訓練的有益經驗,在許多方面將有新的改進和提高。
2016年10月,中國自產航母被網友拍攝到艦島已安裝完成,并公布照片于網絡上流傳,官方對此訊息后續證實。2017年4月23日,主體結構已經完工的首艘國產航母開始船塢注水工作。這是航母出塢前最后一項大的工作。
001A的航空母艦采用常規動力推進,固定翼飛機采用滑躍起飛。滑躍起飛最大的優點是技術水平要求不高,維護簡單;缺點則是限制飛機載彈量、載油量,戰斗機基本無法滿載起飛,而且艦船操作難度也大,一般需要逆風滑躍起飛。由于無法起飛大型固定翼飛機,比如預警機反潛機等特種作戰固定翼飛機,空中指揮和監視能力不足。
很多人大概要問,既然已經有了遼寧艦,為啥不多搞幾年,直接上電磁彈射呢?
因為武器裝備要為戰略目的服務,再搞一艘滑躍航母,主要目的是迅速形成戰斗力。一艘航母從造出來到實際形成戰斗力,中間需要大量的訓練和磨合。包括航母本身的操作,艦載機的起降,以及和其它艦船的配合。回顧遼寧艦的發展,從2012年殲15上艦開始一直訓練到現在,前后歷經了四年多時間。如果現在上電彈航母,其本身的操作以及艦載機的起降都和滑躍航母有很大差別,等于白白地放棄了前面累積的大量經驗。而如果繼續搞一艘滑躍航母的話,就能夠在短時間內即形成具備作戰實力的雙航母編隊,也可以交替值班,保持總有一艘航母在海上執行任務。直接上電彈+核動力當然好,但是畢竟彈射航母在設計和建造對于我國來說都是新課題,采用成熟的技術,小步快跑的方式,快速建立另一支航母編隊,可以快速形成戰斗力。
另外,國產航母相比遼寧艦,也有很多升級改良,在軟件和硬件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首先在電子設備上,不是幾十年前的航母所能相比。在甲板和艙室上,也針對遼寧艦訓練過程中所暴露的與殲15艦載機不適應的問題,效率大大提高。
作為改造自前蘇聯“瓦良格”號的遼寧艦,滑躍角度、甲板面積、艦島大小、機庫大小,都和殲15有不匹配之處。遼寧艦已經服役四年多,發現的問題和積累的經驗都要體現到國產航母上。這些升級改良之后,可以大大縮短艦載機停留在甲板上時間,增加出動的架次。
其實電彈航母也已經不再遙遠。早就有未經官方證實的傳言稱,新的002型航空母艦將采用綜合全電推進+電磁彈射,第三艘則可能采用核動力+電磁彈射+下一代艦載機。
未來中國還會根據需要再適當增加航母數量。從實際需求角度看,中國未來在役航母數量可能會保持在五艘以上。
國產航母從動工到下水,基本用了四年的時間,下水后的舾裝和海試,大概也需要三四年的時間,相信等到國產航母交付海軍的時候,下一艘國產航母的消息也會更清晰。
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2017年3月30日,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副局長、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大校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在展開舾裝工作,進展非常順利,關于進一步的好消息,相信不會讓大家久等。所謂舾裝,通俗講就是航母下水時是毛坯房,然后需要進行舾裝(精裝修),進一步填充具備各種作戰用途的裝備,比如彈射器、電子設備、武器系統、作戰指揮控制系統以及各種生活必須設施,這樣可以避免航母下水過程中的震動對這些敏感設備產生的影響。而吳謙透露的信息是首艘國產航母在下水前就已經開始舾裝了,這表明首艘國產航母采用了更加復雜但更加穩定的船塢注水下水方式,而不是前蘇聯的滑道下水方式,可以在下水前作很多初步的舾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