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chine”研發始于2014年,目前尚不確定商用計劃。它所依賴的全新的內存芯片在2018年之前不可能被大規模提供。惠普希望在那之前,能夠在現有服務器產品中使用新技術。
作為“The Machine”中的一部分,代號為“X1”的芯片和相關組件已經投入生產。X1旨在大幅降低光纖通訊的成本。惠普工程師表示,X1可以將跨機器傳輸提升到系統內傳輸的速度級別。此外,它還允許計算機設計人員垂直堆疊組件以節省空間,改良目前大多數服務器使用水平電路板的弊端。
計算速度是“The Machine”的一大優勢。傳統的系統每秒可分析50000個事件,而The Machine將這一數字提高到了1000萬次。
惠普是全球最大的服務器產品制造商,隨著客戶需求廉價化以及越來越多競爭對手涌入云計算市場,壓力之下的惠普試圖通過勵精求變來保住領先地位。
The Machine的研發計劃一經提出,惠普被外界稱為“要重新發明計算機”。傳統的計算機以處理器為中心,內存處于次要位置。目前計算機的工作方式基本沿用上世界四十年代的解決方案,即計算過程需要在物理磁盤和內存之間來回交換數據。這個過程在今天形勢下顯得效率不高而且耗能嚴重。“The Machine”使用一種經過特殊設計的“憶阻器”,兼具內存和硬盤的優點,讀寫速度快而可以斷電保存。惠普通過這個大殺器來將數據的處理和保存集中在一個部件上完成,以此提升效率和降低能耗。根據惠普的實驗數據,采用新型架構的計算機處理能力是現有機器的6倍,而能耗僅為后者的1.25%。
不過如此大變革在短期推行也有不便。計算機結構的巨變意味著所運行的軟件也需要重寫。另外關鍵部件“憶阻器”市場供貨能力存疑。惠普與Hynix合作產能有限,2018年之前不太可能實現大批量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