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3日晚間,高通方面正式對外宣布,其董事會成員一致拒絕了博通公司高達千億美元的收購報價。高通發言人向第一財經記者確認了上述消息。
在高通向第一財經記者發來的回應中提到,董事會一致認為,鑒于公司在移動技術上的領導地位和我們未來的增長前景,博通的收購提議嚴重低估了高通的價值。
11月6日,美國通信
半導體芯片公司博通正式對高通提交收購要約,該項交易總價超過1300億美元。在
芯片帝國中,博通的名字雖然不如高通、
英特爾以及三星這樣的巨頭響亮,但在過去幾年,確實是這個行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博通的產品主要面向家庭、辦公室和移動環境以及在這些環境中傳遞語音、 數據和多媒體,客戶包括三星、華為、思科、HTC等企業。高通公司則是全球最大的手機
芯片制造商,擁有諸多
芯片專利。
此前有消息稱,博通已經預料到高通的高層可能會拒絕其報價,一旦高通拒絕其130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博通以及其顧問公司將通過委托書的方式直接與高通的股東進行“洽談”。
“價值被大大低估”
董事會成員一致拒絕博通收購要約,是高通此次向外界傳達的關鍵信息。
高通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表示:“與
半導體行業內其它所有公司相比,高通無疑在智能手機、
物聯網、
汽車、邊緣計算和聯網技術領域都擁有更好的定位。隨著我們繼續在以上這些充滿機遇的領域保持增長,并且引領邁向
5G 之路,我們有信心能夠為我們的股東創造顯著額外的價值。”
高通主持董事 Tom Horton 則表示:“董事會和管理團隊特別專注于為高通股東創造價值。經過全面評估,并與我們的財務和法律顧問協商之后,董事會認定博通的提議嚴重低估了高通的價值,并且存在巨大的監管不確定性。我們充分相信史蒂夫及其團隊所執行的策略能夠為高通股東創造遠遠高于收購提議所帶來的價值。”
高通執行董事長及董事會主席保羅∙雅各布表示:“鑒于公司在移動技術上的領導地位和我們未來的增長前景,博通的收購提議嚴重低估了高通的價值。”
事實上,對于收購要約價格,博通此前表示已經從美銀美林、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收到“高度信心函”,這些投行有信心為該交易提供必要的債務融資。可以看到博通方面對此次收購的決心。
博通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陳福陽在本月早些時候表示,他將把自己的公司總部從新加坡遷回美國,他愿意為收購高通愿意發起一場收購戰。
此外,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銀湖(Silver Lake Partners)也為高通提供了50億美元的可轉債融資承諾。銀湖是博通的現有股東。
“雙通”打響資本博弈戰爭
雖然高通對博通要約表示拒絕,但從博通此前釋放出的姿態來看,可以發現這場收購要約對于雙方來說將會是一個長期戰爭。
作為博通的掌舵人,首席執行官陳福陽被稱為近年來全球
半導體行業最為兇猛的并購操盤手,短短幾年間,他連續收購了數家比自己更大的同業公司,并帶領安華高(Avago Technologies)營收和股價增長了五倍有余。而入主博通后的安華高更是以“新博通”的名義在
半導體行業的排位賽中從前年的第十七位躍升至第五位。
陳福陽在寫給高通董事會的一封信中提到,收購要約對兩家公司的股東和投資人都極具吸引力,尤其是會給高通股東帶來的股市收益。博通稱,該收購價格較高通11月2日54.84美元的收盤價溢價28%。
從資本市場來看,高通處于較為不利的一方。
盡管高通早前收購了恩智浦(NXP)
半導體積極布局
5G,但因監管原因收購案遲遲無法完成。另一方面,4G業務的表現也令人堪憂。最近公布的季度財報顯示,高通四季度凈利潤2億美元,同比大跌89%。
在上周舉行的中美企業家對話會上,雖然高通與小米、OPPO和vivo三家中國手機制造商達成了120億美元的采購意向,但與蘋果之間的官司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影響著高通的股價和業績。
“高通拒絕博通,我同意,好好的日子不過,寄人籬下干嘛?”一位華為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評價道。但也有華為內部人士此前對記者表示,博通陳福陽的姿態和手法將會給高通施加更多的壓力,不難預見雙方將會在未來進行更多的博弈。
“目前高通方面覺得價值被低估,也就是有一定的談判空間。”上述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