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印光電嵌入式納米印刷實現全銅增材電路印刷,完成超億元融資
2023-07-18 08:00:43 EETOP掌握全球領先的平臺型微納米技術的高科技公司昇印光電嵌入式納米印刷實現全銅增材電路印刷,并于近期成功完成超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領航新界資本和軟銀中國資本(SBCVC)共同領投,昆山高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跟投。作為嵌入式納米印刷技術發明者,昇印光電以微電鑄、納米壓印、嵌入式印刷作為模塊化微加工技術,可實現1.4m幅寬基材表面制備30nm分辨率的微結構。嵌入式納米印刷技術是并列于凹版印刷、絲網印刷、噴墨打印及光刻的原理級創新,且該技術屬于創新型增材制造。昇印團隊經過8年的技術積累和磨礪,系統開發了該技術所需的納米材料、大面積滾筒模具、和特殊的工藝設備,在實現技術閉環的同時,構建了完整的超高技術門檻。
昇印光電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平臺型的微納米制造公司,致力于在多領域應用嵌入式納米印刷這一原理級創新工藝提供廣泛的商業價值。與傳統的光刻減法工藝不同,昇印光電采用嵌入式納米印刷這種加法工藝,實現了大面積上卷對卷印刷超精細柔性電路。這項顛覆性的工藝為行業帶來了更高性能、綠色環保和高效低成本等差異化價值。
中國的原理級創新-嵌入式納米印刷
當談到該創新工藝時,不可避免地要與傳統的光刻工藝體系進行對比。光刻工藝體系是一種減法工藝:首先要在襯底表面沉積一層材料,例如銅;然后在材料層表面涂布一層光刻膠;接著將光刻膠圖形化曝光并顯影,形成有圖案的光刻覆蓋區域,最后使用干法或者濕法蝕刻將未被光刻膠覆蓋的區域去除。可以看出這種工藝體系是先增后減,不可避免的存在著材料浪費和環保問題。
相比之下,凹版印刷、絲網印刷、噴墨打印等成熟的印刷技術都是增材制造工藝。但是這些傳統的印刷術普遍存在兩個問題:1、印刷分辨率差,大規模量產的最小線寬一般在20um以上;2、印刷線路所用材料非常局限且導電性差,一般為銀漿材料。銀漿其實為有機物包裹的銀顆粒構成,燒結之后的體電阻一般是6*10-6歐姆米,比光刻體系所用的純銅(1.8*10-8歐姆米)差兩個數量級。上述問題也導致此類增材制造工藝應用領域十分局限。
嵌入式納米印刷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應運而生的一次原理級創新。該工藝先通過納米壓印制作出預設圖案的溝槽,然后將材料直接填入溝槽中, 形成嵌入式圖案。這種工藝利用了納米壓印的高分辨率的優點,以精細的溝槽寬度約束了材料的寬度,可以在大面積場景下實現最小30nm的圖案印刷,解決上述傳統印刷術分辨率差的問題。嵌入式納米印刷在高育龍博士2010年發明這個技術的時候,溝槽內填充的也是銀漿。但是在高育龍博士創立昇印后,其帶領團隊經過8年的刻苦攻關,終于在2022年實現純銅的嵌入式印刷,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傳統印刷工藝材料導電性差的問題,為增材制造打開廣闊的應用空間。
該技術創始人高育龍博士曾經面對采訪時談到:在半導體領域的微納米加工體系,歐美企業已形成了非常完整且競爭力極強的生態鏈和技術壁壘,如果只是沿著老路去追趕,我們很難脫胎換骨地去戰勝國外巨頭,只有創造新的工藝原理,換一個賽道,才有機會完成超越,并提供原有技術如傳統光刻所無法提供的巨大價值。印刷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畢昇在1041-1048年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然而在之后近千年的今天,工業界所使用的各種印刷術(凹版、絲印、噴墨、光刻等)都不是中國人的發明。
因此他本人及昇印的初心就是向先賢致敬,開創全球最領先的增材印刷術。為了實現這一愿景,創始人高育龍將嵌入式印刷平臺從工藝流程和技術支撐兩個維度拆分為6個板塊,依次是:設計、制版、納米壓印、嵌入式印刷,以及用于支撐工藝的材料和設備。昇印的研發團隊正是按照上述分工構建而成,即強大的昇印科學院。自成立以來,昇印搭建了16人的軟件團隊,設計開發了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大面積3D微納結構設計的EDA軟件;建設了最小線寬100nm,最大面積1.6m*2.7m的模具中心;獨立開發了雙面對準卷對卷納米壓印機和65inch超大幅面玻璃壓印機;完成了嵌入式印刷銀墨水到全銅印刷的歷史跨越。
在構建平臺技術和攻克工藝難關時,昇印并未只是一味投入,而是不斷用即時的研發成果快速創造價值并形成商業落地,同時鍛煉團隊能力。昇印在微光學領域的多種產品,例如手機裝飾膜、智能手表光學器件、車載AR-HUD的衍射器件已形成年產4億的銷售能力。昇印從19年開始連續4年研發費用占銷售額10%以上,依靠累計2億以上的研發投入和團隊的不懈努力,終于在2022年完成難關攻克和平臺搭建。
全新貫通的嵌入式印刷平臺憑借低成本和高精度的顯著優點,及在大面積上實現小線寬的獨特工藝優勢,在未來面對千億美金的印刷電路板市場時,將漸進式的提供自身獨特價值并協助重構產業,為節能降耗、綠色環保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