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市場格局變遷考驗生態鏈合作 國內設計公司應回歸基本功
2013-04-08 21:39:25 本站原創Cadence于近日宣布以3.8億美元現金收購IP公司Tensilica(泰思立達),引起業界關注。約1個月前,Cadence簽訂收購印度Cosmic Circuits公司獲得USB、MIPI等高速接口的IP;收購Tensilica則將高速DSP內核IP收入囊中。而去年年底EDA另一巨頭新思科技(Synopsys)以2200萬美元現金收購MIPS Technologies模擬業務部,獲得系列模擬產品知識產權。EDA廠商加速布局IP市場意在何為?此外,FPGA供應商Altera與賽靈思(Xilinx)也不斷通過收購累積了不少自有IP,特別是在通信領域。再聯想到MIPS最終花落Imagination的一波三折,IP市場變幻如此密集,各路集團輪番上陣,不僅將引發IP市場格局的變遷,更將對半導體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
布局IP意在差異化
EDA和IP的商業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EDA與IP相配合可以給客戶帶來更高的價值,因此EDA廠商投入IP市場是合理的戰略性布局。
IP市場是一個成長中的綠洲,根據Semico Research估計,該市場平均年度成長率約19%;相對而言半導體市場的成長速度反而趨緩。以往IP供應商以獨立的身份運作,現在不是被其他IP廠商收入囊中,就是被EDA廠商或FPGA廠商“收納”,預示著IP環節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的角色也將重新定位。
Cadence全球運營高級副總裁黃小立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通過收購,泰思立達的IP可與Cadence的其他IP和工具互補,在高速數據處理領域為IC設計公司提供更強大、更便捷的解決方案。泰思立達可通過Cadence的技術渠道和雄厚資金,進一步拓展全球業務。近年來,中國市場上手機、平板電腦熱賣,該項收購對Cadence亞太區營收將產生積極影響。
Cadence在積極布局IP市場。前幾年Cadence收購了Denali Software公司,獲取了DDR方面的IP。同時,Cadence在內部不斷開發高速數字接口,包括PCI、以太網等。收購Cosmic Circuits和泰思立達使Cadence在高速存儲器、接口和數字處理器領域的IP更加全面。黃小立表示:“雖然IP營收沒有EDA工具營收大,但其增速很快,將會對公司以后的營收產生正面影響。”
從商業模式上看,EDA和IP的商業模式很相似,而且有著共同客戶,EDA與IP相配合可以給客戶帶來更高的價值,因此EDA廠商在IP市場投入,屬于戰略性布局。國內EDA工具商華大九天營銷副總經理楊曉東表示,華大九天在IP方面已經有一定的積累。目前IP的種類非常多,華大九天投入了大量資源,希望逐步成為領先的模擬及混合信號IP和高速接口提供商。EDA廠商進入IP市場并不是沒有風險。在IP市場,EDA廠商Mentor Graphics曾經涉足,但鎩羽而歸,因為要保證IP與設計工具的中立性是兩難選擇。
IP市場變革叢生
IP產業要走向較穩定的階段,必然出現整合,中小型IP供應商要準備好收購與被收購,合并已成為IP供應商拓展規模、立足市場的重要戰略。
隨著SoC設計日趨復雜,設計工具和IP核的權重不斷上升,芯片廠商越來越需要依靠一套整合性工具以及可配置的核心。這勢必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從幾大IP市場來看,處理器中x86和ARM優勢雄厚,尤其是ARM在移動互聯時代稱雄;在GPU領域,imagination、英偉達、ARM各有擁躉;專用處理器領域CEVA、泰思立達表現出色。此外,就是USB、DDR3等高速接口IP以及FOUNDRY IP,這些領域的供應商是諸侯爭霸。
近幾年IP市場變幻莫測,出現了imagination收購MIPS,Cadence收購泰思立達等一系列事件,合并成為IP供應商拓展規模、立足市場的重要戰略。隨著行業內的整合不斷發生,未來IP產業可能會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過去小公司賣幾個IP、服務一兩個客戶就能生存,但是現在半導體客戶大都是全球性的、需求廣泛的公司,小IP公司是沒辦法為全球大客戶服務的。”黃小立指出。楊曉東也指出,由于IP業務投入較高,小型EDA公司不太可能同時兼作EDA和IP,小型EDA工具商的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小。
在這幾種角逐勢力中,我們也不能忽視第三支力量——FPGA廠商。在過去幾年中,賽靈思投資10億美元先后收購了Omiino、Modelware、Sarance和Modesat公司,從而獲得了OTN IP解決方案、流量管理和包處理IP解決方案、以太網和Interlaken IP解決方案、微波和E頻段回程IP解決方案,打造跨越通信基礎架構的IP庫。賽靈思公司亞太區銷售與市場副總裁楊飛表示,這些收購的IP,加上內部開發的IP,使賽靈思能夠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綜合而全面的SmartCORE IP,客戶可通過快速組裝賽靈思高度靈活的All Programmable器件、3D IC、SoC與SmartCORE IP的這一獨特組合,添加自己的更智能、自適應的算法與功能的“秘制配方”,實現產品差異化。
“面向通信網絡應用提供SmartCORE IP只是賽靈思的第一步,很快我們會在4月份推出面向工業的SmarterVision系統解決方案,為機器視覺應用提供各種IP支持。”楊飛表示。這表明在工業以及其他領域,IP市場也將面臨新一輪的整合。
工藝演進需深層次合作
20nm以及16nm/14nm FinFET、3D IC等先進工藝的成功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發,需要整個半導體設計生態系統的深層次合作。
20nm以及16nm/14nm FinFET、3D IC等,先進技術不斷出現,從系統設計驗證、芯片實現到三維封裝,設計越來越復雜。這些技術工藝的成功實現需要大量的研發和整個半導體設計生態系統的深層次合作,Foundries、IP、EDA三方必須組成“鐵三角”的合作關系。
幾個月前,Cadence曾跟ARM、IBM一起發布了一個Test Chip。Cadence是EDA供應商中比較早發布14nm ARM核的。“以前設計公司都做工具和IP,后來工具獨立化了,再后來模塊化IP也趨于獨立。這是優化方案、節省時間的合理演進。Foundries廠商通過使用EDA工具去‘練兵’,能更好地改進工藝。EDA工具商也一樣,需要不斷推進工具的完善。”黃小立表示。
楊曉東也表示,EDA工具要保持競爭力,緊跟先進工藝發展趨勢是非常有必要的。華大九天和國內外的Foundry廠高端用戶積極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開發出有特色的工具,例如降低先進工藝下的漏電功耗、快速時序收斂、寄生參數提取等,并在一些主流設計公司得到成功應用。
此外,IC設計公司跟隨工藝節點“正點”前進的步伐有可能放緩。過去是每個節點設計公司都要跟進,現在可能是每個節點不少公司要停留一下,這取決于該公司現在處于什么位置以及其競爭對手處于什么樣的位置。國際上目前28nm是主流,中國IC設計公司開發和布局28nm的廠商已不止10家,但設計、流片、量產成功的只有三四家。未來是向20nm走,還是向16nm走,值得考量。黃小立表示:“從節點來看,相比28nm,20nm芯片雖然在集成度、面積上有優勢,但漏電流問題解決不理想,功耗降低不多,還需要雙層掩膜,成本增加不少;而16nm比20nm芯片漏電流問題解決得很好,并保持了集成度和面積上的優勢。業界共識是20nm優勢不大,相信下一步走向16nm只是時間問題。未來中國設計公司有幾家會在28nm停留,有兩三家會闖入16nm,因為其競爭能力已達到國際水平。”
國內設計公司應回歸基本功
芯片設計公司還是得回歸到扎實的芯片設計、精準的市場定位及考慮用戶需求的方案開發這幾項基本功上。
獨立IP供應商結合知識產權買賣公司進行大規模IP收購的運作模式,可能是對中國企業進軍國際最具威脅的做法,屆時可能除了乖乖交保護費之外別無它法。珠海炬力市場副總王柏智指出:“在規格演進趨緩、IP漸趨同質化、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的情況下,以往IC設計企業習慣的經營模式將難以為繼。由于芯片的投資(IP/Mask)變得很高,一旦出現連續2顆芯片投資無法回收,公司可能就會陷入困境。”
在這種趨勢下,芯片設計公司必須做好扎實的芯片設計、精準的市場定位及考慮用戶需求等幾項工作。王柏智表示,即使買了同樣的IP,用相同的工藝,具有扎實的芯片設計基本功的企業就能開發出性能更好、功耗更低、整體成本更具競爭力的芯片。IP本身沒有最好,只有適不適合。市面上IP的排列組合這么多,有了精準的市場定位,才能用到“最適合”的目標市場。
“而除了讓企業自行開發或外購IP外,中國官方或半官方機構也可以考慮由官方注資,并結合企業資金,有計劃地收購具競爭力的IP,并以較低的成本授權中國企業使用,提高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王柏智表示。
專家觀點
華大九天營銷副總經理楊曉東
本土IP供應商未來還有很大機會
受到硅工藝技術的發展限制,EDA市場規模很長一段時間成長緩慢。但隨著“超摩爾定律”的影響越來越大,單芯片系統應用增多,市場反應速度不斷加快,IP市場最近幾年增長很快,對EDA廠商來講是個很有吸引力的業務增長點。
IP的孕育需要有較長的芯片設計經驗積淀及良好生態環境的促進。國內在IP方面起步較晚,目前有一定規模的IP供應商更是鳳毛麟角。
有些IP的市場推廣,例如處理器,不僅是個硬件設計問題,更需要基于處理器的操作系統和應用開發平臺。這些都是必須的生態系統。
在模擬及混合信號IP這個細分市場上,由于IP種類非常多,很難標準化,因此即便是大的IP供應商也很難做到壟斷,而且國內的工程技術人員已經具備開發具有競爭力IP產品的能力。
另外,比起EDA工具,設計公司在使用IP時更需要本地廠商的技術支持。因此,只要能夠提供有相當水平的IP產品,加上優秀的設計服務、技術支持,本土IP供應商未來還是有很大機會的。
珠海炬力市場副總王柏智
企業需創新和重視IP
IP布局是中國企業未來進軍國際市場,進行國際競爭的必備武器。這也是無法逃避的課題。建議相關企業應當沿著主流市場趨勢,但更著重實際應用面及implementation方式,申請一些較小但兼具實用性及創意的IP。首當其沖的是RF IP和一些模擬IP。另外通信IP方面也是很有潛力的領域。當初蘋果在觸摸屏的基礎上,申請滑動解鎖應用的專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聲控領域也是如此,隨著Siri逐漸受到市場追捧,如何在自己產品相關應用上建立一些較小的IP來卡位,也是可以仔細研究的策略。
在中國半導體設計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很多IC設計公司卻把大把大把的金錢送給國外IP廠商,這是不正常的。在IP領域中國的企業應該早做布局。
至于切入方式,除了自行開發以外,外購也是一個較好的選項,特別對于一些已經具備較強資金實力的廠商。不管自行開發還是外購,關鍵是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起鼓勵創新IP、重視IP的文化,應有專門技術團隊及知識產權團隊作為后盾,持續關注自己所面對市場的主流規格、技術發展趨勢。企業就算無法參與規格制定,還是應該加入相關的國際規格、認證協會,取得正確的第一手資訊。然后在此基礎上,通過自身技術積累,發揮創意,找出跟自己產品相關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