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iBrain機器 能解讀霍金的思維
2012-04-09 21:40:07 本站原創在今年1月的霍金七十大壽慶祝會上, 細心的觀眾或許會發現,這位罹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下稱“ALS”)的天才物理學家身上又添了新裝備——一條看上去頗為俏皮的黑色頭帶,頭帶上還系著一只輕如羽翼的微型火柴盒。
這便是由NeuroVigil公司研制的iBrain,這個看似簡單的小玩意兒能將純粹的思維轉化為計算機指令或語言,哪怕只是輕輕一眨眼,也可心領神會,就好比是人類“肚子里的蛔蟲”一般。在人腦與電腦之間建立起某種程度的“默契”,是神經學家一直以來孜孜以求的目標。被運動神經元疾病宣判“終身監禁”的霍金是一個理想的實驗對象,也是一個重要的實驗目標。在他的家庭辦公室里,從語音合成器、Skype攝像頭、高級定制計算機、“讀臉”紅外眼鏡到特制監測器,可謂一應俱全。據報道,Intel正為霍金量身定做一套面部識別軟件,屆時,即便是微不可見的表情變化,也逃不過計算機的“法眼”。
在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副教授露絲·歐哈拉看來,作為迄今為止“最出色”的讀心儀,iBrain為霍金的大腦“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這位已屆古稀之年的科學家目前只能通過所謂“面部開關”來維持其日常交流與科研工作,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信號,也要花上好幾分鐘才能發出。相反的,iBrain可自動接收腦電波信號,并將其實時“翻譯”為不同的行為和思維活動。
據說,iBrain的研發工作得到了霍金本人的支持。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即便已經虛弱到無法抬起一根手指頭,霍金依然能通過思維活動創造出某種“持續并反復出現的信號模式”。譬如,當他“想象自己正用右手擠壓皮球”時,計算機可接收到相應的腦電波信號,并將其轉化為言語、文字或命令。
最新問世的讀心儀還包括Zeo公司推出的智能手機應用和時鐘-無線電發報機,兩者均可記錄并分析用戶的睡眠模式;Emotiv Systems的Epoc頭戴式耳機配備一系列應用和附件,從神經反饋儀、3D大腦地圖到風靡世界的“憤怒的小鳥”,可謂一應俱全,不過,真正的奧妙卻是隱藏在那幾個看似不起眼的電極當中,任何“小心思”或“小表情”都會被明明白白地寫到“腦門上”。對于ALS及其他運動神經疾病患者來說,讀心儀的問世無疑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好消息。用iBrain之父菲利普·洛的話來說,只需點頭、搖頭或是輕輕一眨眼,計算機便可代為“收發郵件、開關電燈,甚至能與客人進行一場言之有物的對話”。
然而,霍金本人似乎依然對iBrain心存顧慮。“目前還是我的面部開關動作更快一點。”他在郵件中寫道,“若是有朝一日,情況發生變化,我想我會嘗試菲利普的系統。”的確,如何實現霍金腦電波與計算機及其他設備的融合,仍是擺在研究小組面前的最大難題。無論如何,菲利普都將義無反顧地將“讀心”進行到底:“能夠讓霍金這樣的人物更好地與世界溝通,哪怕只能改善一點點,不也是一件很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