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蟲身上安裝傳感器和通信設備,用于災害營救
2012-01-01 20:52:50 本站原創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科學家最近在昆蟲身上安裝微型攝像頭、麥克風和其它傳感器和通信設備,用于深入災害現場營救幸存者,有望研發“救命天使”機器昆蟲。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哈利勒•納杰菲(Khalil Najafi)教授和工程專業的學生正在開發這項技術。首先他們需要一個特別迷你的攝像頭,其次還需要一個特殊的電源為這個攝像頭提供持續的動力。納杰菲 教授說:“對于電源這一點我們已經想好了,我們會將傳感器發電設備安裝到昆蟲身上,利用翅膀扇動的環保方式持續供電。然后我們就可以發送這些昆蟲到危險或 封閉的環境中去,我們不希望人類去冒險。”讓這種背著攝像頭的小昆蟲,深入災害現場來尋找幸存者。當然,幸存者也可以通過這種昆蟲來向外界求助。
小小的甲蟲身上裝有微型攝像機和通信設備,發送這些昆蟲到危險或封閉的環境中去,人類就不用去冒險了
該研究小組已經能夠利用綠花金龜(Green June Beetle)揮動翅膀來發電。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壓電裝置,并用壓電裝置分別測試了甲蟲翅膀、胸部和翅鞘部位的發電能力。壓電裝置能以85赫茲到105 赫茲的頻率運行,這也是綠花金龜翅膀震動的頻率范圍。實驗顯示,壓電裝置越靠近飛行肌底部,受到的機械壓力越大,輸出功率就越大。換用了更大的壓電裝置 后,在最佳部位能達到115毫瓦。這也標志著人們第一次用活昆蟲和非共振裝置來采集能量。這只綠花金龜還不到一英寸(約2.5厘米)長。明年將進行首次飛 行試驗。
相比活昆蟲,機器昆蟲在空氣動力性能、飛行時間、載荷能力、能源儲備微型化方面更具優勢。科學家已經花費多年時間開發第一個機器昆蟲微型設備。機器 昆蟲可通過揮動翅膀獲得動能,再將動能轉化為電能,該設備可以獲得“環保”的持續供電。該設備還可以從太陽能獲得電能。機器昆蟲能作為微型飛行器來使用, 執行搜尋、救援、跟蹤、監控危險環境、探測爆炸物等任務。此前曾有嘗試令機器昆蟲“嗅出”有毒物質。它們也可以用于軍事或發送到福島核電站等對于人類太危 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