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GHz 亞毫米波超5G芯片面世
2019-07-17 12:57:57 EETOP雖然現在討論6G似乎還為時過早,但美國、芬蘭和韓國的主要無線研究人員大約一年前就開始關注“亞毫米波”頻譜的潛力,今年3月,FCC開放了95GHz至3THz頻段進行實驗。由于這些超高頻無線電信號具有獨特的特性,且缺乏對相同光譜的競爭性應用,預期超高頻無線電信號能
夠迅速傳輸幾乎難以想象的數據量,足以將人腦水平的計算能力從服務器實時傳輸到便攜設備。
目前處于原型形式的UCI的發明是一個4.4平方毫米的收發器,在115到135GHz頻率之間工作,在30厘米的距離上實現每秒36千兆比特的數據速率。該原型使用一種新的數據處理方法,消耗了超過200mW的電力,包括必要的接收和解調硬件。相比之下,最新的毫米波5G芯片使用更小的24至39GHz頻段,雖然距離要遠得多,但峰值數據速率在6Gbps以下。
UCI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Payam Heydari解釋說:“我們把我們的芯片稱為“超5G”,因為我們可以達到的速度和數據速率比新無線標準的能力高出兩個數量級。”“[O]頻率越高,就意味著你、我和其他所有人都能從運營商提供的帶寬中獲得更大的份額。宣布該項目的學術論文的第一作者侯賽因·穆罕默德尼扎德(Hossein Mohammadnezhad)表示,“新的收發器是第一個在該頻段提供端到端功能的設備。”
研究人員在TowerJazz和意法半導體公司的協助下為該項目制造芯片,他們預計這項技術將在便攜式電子產品之外得到應用。結合正確的波束形成天線,他們希望這將消除對光纖電纜的需求,降低硬件、冷卻和電力的成本。類似的技術也將幫助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并實現更強大的寬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