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下的電線桿:將打造成智能輸送平臺
2019-05-15 09:54:21 觀察者網
圖為韓國電信公司(KT)的工作人員正在京畿道果川全國空氣質量控制中心確認電線桿傳感器收集的空氣質量數據。
據韓國《中央日報》5月14日消息,電線桿原本只是一個石頭柱子,它們之所以能夠迎來新時代,主要得益于物聯網(IoT)傳感器。這一個個的傳感器都相當于微型計算機。韓國電力公社表示,“我們打算把原來只用來輸送電力的電力網絡用來傳遞信息,將其變成能源互聯網網絡,將電線桿打造成智能輸送平臺”。
從2015年開始設置到全國各地的智能傳感器正在實時收集電力數據。以這些數據為基礎,電力網絡可以準確預測地區消費者在酷暑等特定時期的電力消費量,進而分階段向用戶發送節約能源的短信。如果獨居老人家庭的用電量突然減少,電力網絡還可以自動向社會福利工作者通報情況,及時確認老人的安危。目前這些電線桿每天都能搜集到30萬條用電數據,韓國電力公司正在抓緊研究這些數據可能的用途。
電線桿還有望被用作能源儲藏裝置。韓國電力公司正在研究通過在電線桿上設置充電設備為電動汽車提供充電服務的方案。這樣做可以利用現有的電線桿,無需重新購買土地,設置費用也只有100萬-200萬韓元。
最近,電線桿作為“安全平臺”的用途也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發生地震時,搜集電線桿的傾斜或震動情況等數據,可以用來幫助應對事故和災后重建。韓國電信公司去年9月投資100億韓元通過在電線桿上附著傳感器構建霧霾大數據搜集平臺,對地面上10米高度的空氣質量信息進行搜集分析,并以每分鐘為單位將數據傳送給政府部門或地方政府的服務器。KT還計劃在年內推出相關應用,將數據直接傳送給個人用戶。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