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TD-SCDMA!
2019-03-12 12:21:09 鮮棗課堂相信很多網友都看到新聞了,是的,福建福州市無線電管理局給福州移動發函稱——
“你單位關于申請注銷TD-SCDMA基站的報告收悉。經研究,同意注銷你單位已經停止使用的TD-SCDMA基站6535個,對數據庫中TD-SCDMA基站數據予以封存并收回原核發的無線電臺執照”。
如果各位讀者有使用中國移動網絡的話,應該也會有所感受——移動3G信號越來越差,有的地方甚至沒有。
總而言之,TD-SCDMA的謝幕,在情理之中。
上個世紀90年代,德國西門子公司研發出了TD-CDMA技術。當時,西門子打算將這個技術發揚光大,形成標準,和對手競爭。
可惜,因為技術過于復雜,TD-CDMA在歐洲標準組織關于3G標準的競爭中就敗下陣來,輸給了愛立信、諾基亞主導的WCDMA標準。
正在此時,在西門子研究部參與3G研發的一個叫李萬林的中國專家提出:“要不,和中國合作吧?”
更巧的是,當時的中國,確實需要一個屬于自己的標準。
相比于國外廠商幾十年的積累,中國廠商(包括華為、中興)都是剛剛起步,根本沒法競爭。
所以,中國打算另辟戰場,于是,就看上了TDD(更沒想到的是,若干年后的5G,和TDD也有莫大的關系)。
按照這個想法,中國和西門子接觸之后,買下了TD-CDMA技術專利,變成了“自主產權”:TD-SCDMA。
在會議上,來自全國高校的教授和研究院所,分別介紹了各自在3G技術研究方面的成果和觀點,其中包括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和它的TD-SCDMA。
爭議聲中,時任郵電部科技委主任的宋直元拍板:“中國發展移動通信事業不能永遠靠國外的技術,總得有個第一次。第一次可能不會成功,但會留下寶貴的經驗。我支持他們把TD-SCDMA提到國際上去。如果真失敗了,我們也看作是一次勝利,一次中國人敢于創新的嘗試,也為國家作出了貢獻。”
1998年6月29日,國際電信聯盟(ITU)規定的提交3G標準提案截止日的前一天,中國以“CATT”(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的名義提交了TD-SCDMA標準提案。
不久之后,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改制成為大唐集團。作為TD-SCDMA專利的所有者,大唐在各個場合都強調TD-SCDMA是中國主導的標準,應該齊心協力為TD吶喊。
終于,在大唐的努力運作下,國內形成了統一意見,努力推動TD-SCDMA成為國際標準。
不管怎么說,TD-SCDMA還是如愿成為了國際標準。那下一步該怎么辦?用還是不用?不用的話,就是一份紙面文件,那還有什么意義?
當時,別說國際,就連國內所有運營商都知道TD-SCDMA技術不成熟,不看好它的發展,不愿意在這方面投入。所以,TD-SCDMA就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
原大唐電信集團總工程師李世鶴在一次訪談中回憶過當時的窘境:為了TD-SCDMA,沒錢的時候把大院里的樓、地都抵押出去了。“如果那時垮下來,整個研究院、房子、地都沒有了。”
其實,當時相關部門對于TD-SCDMA還是很理性的。
但是轉折發生在2005年。
在當時舉國提倡自主創新的氛圍里,國內三大科研機構的領導聯名上書,引起了決策層的重視。高層批示:此事重大,關系到我國移動通信的發展方向。這被解讀為中國要“舉全國之力”搞好TD-SCDMA。
2006年1月,新世紀的首次全國科技大會召開,TD-SCDMA與神州五號載人飛船、水稻超高產育種等一起,被列為“十五”期間自主創新取得的最具代表性的重大科技成就。
2006年3月,TD-SCDMA在廈門、保定、青島三市開始規模試驗,真正由實驗室走向市場應用。
原來是打算讓鐵通來建TD-SCDMA網的,后來考慮到鐵通實在沒有這個實力,就作罷了。
2005年前后,包括中國移動在內,三家運營商都在全國多個城市搶建WCDMA試驗網,意欲生米煮成熟飯,搭上WCDMA的快船。最多的時候,全國有30多個城市建了80多個WCDMA網,有上千個基站。
2008年4月,前國務院參事郎志正聯合了另外兩名參事再次上書,明確建議由中國移動來做TD-SCDMA,理由是中國移動有用戶優勢、有充足的資金且是國際品牌。這一建議很快得到批示。
移動就這么一步一步掉進了TD-SCDMA。
隨后的5月8日,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表態:中國移動將發展TD-SCDMA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王建宙
2009年1月7日下午,工信部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內部發牌儀式,將TD-SCDMA給了中國移動,與此同時,中國聯通獲得WCDMA牌照、中國電信獲得CDMA2000牌照。
中國移動,一開始也打算一條路走到黑,但隨著客觀情況的發展,越來越沒有信心。從2009年到2013年,移動被聯通和電信猛烈壓制。
除了網絡爛之外,手機終端也是大問題。當時幾乎所有主流機型都支持WCDMA,聯通根本不用擔心手機終端的問題。電信呢,支持CDMA2000的手機雖然不算多,至少也還算有。移動這邊就慘了,根本無機可用,一開始只能賣大唐、新郵通研發的低端機。
2008年以后,以蘋果手機為首的智能機開始大賣。移動只能跟著眼紅,卻無計可施。因為高通不愿生產TD-SCDMA芯片,所以蘋果手機根本不支持TD-SCDMA網絡(直到后來,才勉強支持)。
那個時候的中國移動,腦子里就一個念頭——熬到4G。
說實話,五年對于一代網絡來說,真的很短。但是,對于移動來說,真是一天都不想多等。
僅用了一年,2014年的時候,移動的TD-LTE基站數量就已經達到了70萬個,遠遠超過了過去5年TD-SCDMA基站建設數量的總和。
移動因為有TD-SCDMA,之前也做了這方面的技術儲備和設備改造準備,所以TD-LTE的建網速度才會這么快。
直到半年后,工信部才給了電信和聯通FDD LTE的混合組網牌照。
移動拿到這張FDD LTE牌照時的心情,想必是非常復雜的。
既然是痛,當然是希望越早say goodbye越好。
移動的策略很清楚,就是保留GSM(2G),退網TD-SCDMA(3G),深耕TD-LTE(4G),謀劃和探索5G。
作為一個比2G還早退出歷史舞臺的3G標準,TD-SCDMA伴隨著太多的爭議。關于它的功過得失,只能讓后人再來評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