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華為裁員五萬 愛立信或跟進,華為前HR稱是中興謠言
2015-09-25 06:28:43 ifeng傳華為裁員五萬 愛立信或跟進
短短一年半時間內,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集體過渡到4G LTE。也正是在這么短的周期內,4G網絡建設給通信設備商帶來的紅利發展周期即告終結。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2020年5G商用之前,通信行業將面臨漫長的寒冬。
首當其沖的是無法進入美國、澳大利亞、日韓市場的華為。除了上述幾個LTE發展較為充分的國家外,在中國內地華為也沒有拿下中國移動TD-LTE的大訂 單(中興拿到了最大份額,有人評論可能是中興近年來最賺錢的訂單)。如此背景之下,多位華為員工在內部“心聲”論壇抱怨,今年的“精簡”比原先來的更為猛 烈。
一貫執行嚴格考核的華為,其績效大致分為四個級別:A、B、C、D,每個級別中也有1-2個小級別。其中最好的A和最差的D各占5%。 最低的D等不提,C等相當于進入觀察期,沒有獎金,如果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好轉那么和D等結果大致相當。一般說來,占據華為中流砥柱的B等員工可以拿到平均的工資、獎金,老人可能會有虛擬配股,但今年裁員的大刀卻恰恰波及了這部分人群。
華為內部“心聲”論壇近期內陸陸續續出現了一批十幾年老員工的告別信,多數為技術出身。歸納這些帖子可以得出一個模糊的結論:由于華為大部分項目都不是技術主導,進一步壓低了技術老員工的價值,這些占有大量資源而又完全可以替代的人崗將被逐漸釋放。
一位接近華為人力資源部門的媒體人透露,華為這次“減員增效”的名額大概在三至五萬不等。在嚴冬當中,減員增效或許是明哲保身的唯一選擇,外企也概莫能外:除華為外,近期合并阿朗的諾基亞以及業界領導者愛立信也將關閉數個Site。
也許還有別的辦法:9月8日,華為通過旗下綠苑實業公司在東莞拿下了一幅近10萬平方米的土地,耗資6.57億元。雖然“華為永遠不進入信息服務業,永 遠不進入主行業以外的行業”是寫入《華為基本法》的內容。按照創始人任正非的投資邏輯——專注通信設備主業,不做多元化跨界投資,華為在國內房地產市場上 一直鮮有動作。但在目前的形勢下,生存才是第一要務,何況華為推崇的“狼性文化”中也并不排斥這一點。
華為被傳裁員5萬前HR稱是中興謠言35萬年薪校招被指轉移話題
華為被指將裁員 5 萬人,近期熱傳的最高年薪 35 萬的被認為是掩蓋裁員事實。不過微博名稱為 HW 前 HR 的用戶則稱中興散布的謠言,并反指中興大量裁員。那么在這場通信業的寒冬中,華為能否獨善其身呢?
AIgaEjOeSMrW8uEliayg/0?wx_fmt=jpeg" _src="https://mmbiz.qlogo.cn/mmbiz/RCK3E1icyUYqN8UDURkw3QibN77O1wZ2mzKBTwASxzauBLYEV0K7grWaiczlPycgpmTFNFAIgaEjOeSMrW8uEliayg/0?wx_fmt=jpeg" height="300" width="450">
此 前曾有消息稱華為任正非在 2015-2016 年重點工作的首條就是減員增效,在華為績效考核體系中的 N 連 B員工員工將被辭退,裁員達到數萬。來源不明消息顯示,華為績效考核中 B 級的比例是 50%,C 級為 10%-15%,C級會進入觀察期,沒有獎金,而多次 B 級的員工也面臨淘汰的風險,華為總人數超過 16 萬,此前每年正常離職主要為 C 級和 D級,人數已經過萬。
近期熱門的華為校招最高年薪超過 35 萬備受熱議,新浪諷刺稱要提前買猝死險,被認為言語惡毒遭到華為強烈反擊,但也有說法認為華為校招薪資不實,或為消除裁員傳言而進行轉移問題。
華為校招薪資最高超過 35 萬的說法源自余承東在清華的招聘宣講,余承東表示華為將招聘超過 1 萬名應屆生,起始年薪最高超過 35萬。而根據知名企業薪資排行顯示,應屆生的年薪多在 5 千到 1 萬.5,最高也沒能超過 20 萬。而此前華為工程師過勞死的報道讓人對于在華為工作的壓力過大問題也充滿了擔憂。
整個科技圈乃至通信行業的寒冬已經不可避免,今年已經有 多家知名科技公司宣布裁員,華為和中興作為中國通信業的標桿,對于寒流是否有足夠的抵抗能力依然值得推敲。華為方面對于裁員消息予以否認,反稱是中興散布 謠言,并爆料中興將裁員 20%,而華為的 5 萬人大裁員也達到了相當的比例。
2015年華為手機業務雖然發展依然迅猛,但受到整個手機行業不景氣的影響,前景依然不容樂觀。華為手機終端的利潤主要來自中高端品牌,主打互聯網的榮耀品牌面臨小米等企業的強勢壓力,而華為的高端產品則需要與蘋果、三星等一線品牌抗衡,所面臨的壓力相當之大。
在今年的裁員風暴中,IBM 全球 11.8 萬的裁員人數最多,而在數個月前就有流傳的 IBM 總裁拜訪華為任正非紀要中明確表示:華為打通流程,就能減少大量的人員。也許華為并不是否認裁員,只不過是想換一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