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拒為大眾投資中國擔保,變相鼓勵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市場
2022-06-07 12:45:23 未知德國政府鑒于所謂的新疆人權狀況,近日駁回大眾汽車投資中國的擔保申請。專家表示這是德國對中政策的分水嶺,顯示政府正鼓勵企業(yè)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市場。
5月底,德國經濟部駁回大眾汽車投資中國的擔保申請,大眾因此必須獨自承擔30億歐元的投資風險。
這是德國政府第一次以“人權”為由,拒為本國企業(yè)投資國外提供擔保。
最新一期《明鏡周刊》(Der Spiegel)報導,自從前總理柯爾(Helmut Kohl)1980年代執(zhí)政以來,歷任德國政府向來樂于支持企業(yè)投資中國,直到去年底新政府上臺,才開始與北京拉開距離; 這次駁回大眾的擔保申請,堪稱是德國對中政策的分水嶺。
投資擔保是德國特有的政策工具。政府為鼓勵本國企業(yè)投資發(fā)展中國家,開放企業(yè)申請投資擔保,由政府分攤可能的政治風險,每年提供的擔保金額可達數十億歐元。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專家塞巴斯提安(Gregor Sebastian)分析,德國政府正利用投資擔保這個工具,鼓勵企業(yè)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市場。
塞巴斯提安相信這是政治典范的轉移,背后除了所謂的人權,還有具體的經濟利益考慮。他說,過去德國把技術留在本國,視中國為生產基地,但近年由于中國追求自給自足,汽車業(yè)逐漸將研發(fā)外移到中國,「德國政壇開始檢討,為何還要為技術轉移到中國提供擔保」。
大眾是德國第一大汽車制造商,不過對中國高度依賴,在中國擁有40個生產據點,中國市場占集團總銷量的比例高達4成。
關鍵詞: 大眾汽車
EETOP 官方微信
創(chuàng)芯大講堂 在線教育
半導體創(chuàng)芯網 快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