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中國多款地面戰斗機器人亮相
2016-10-24 22:10:38 n近日,由陸軍裝備部主辦的“跨越險阻”-2016地面無人系統挑戰賽在北京市房山區落下帷幕,一大批代表我國最高水平的地面無人系統脫穎而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很可能就會在我國陸軍裝備序列中看到技術先進、成熟的新一代地面無人作戰系統的身影。
中國多款地面無人系統同臺亮相
9月6日,“跨越險阻”-2016地面無人系統挑戰賽初賽在陸軍某研究所黑龍江塔河試驗站隆重舉行。共有40家牽頭單位、44家配合單位、73支車隊、99臺(次)裝備參加了此次挑戰賽初賽,其中包括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裝甲兵工程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兵器工業集團、青島原力智能科技公司等軍內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據陸軍裝備部領導介紹,舉辦此次挑戰賽既是積極牽引地面無人智能技術發展,促進新質作戰能力形成的創新之舉;也是調動社會資源投身無人化裝備建設,貫徹軍民融合政策機制的實踐之舉。通過舉辦挑戰賽,引導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無人智能技術自主創新并向實戰轉化,從而成為構建新型陸軍戰斗力生成的重要增長點。
挑戰賽初賽歷時8天,于9月13日圓滿結束,73支參賽隊中的22支隊伍晉級決賽。決賽在任務課目設置上著重強化軍事需求為主導,牽引無人系統相關技術領域發展,共設置了三類比賽項目,分為五個比賽組,分別是:野外戰場執行任務、城鎮戰場偵察與搜索和山地輸送三類比賽,根據參賽平臺噸位和功能結構特點又分為五個組比賽。此外,評判組還針對參賽平臺功能特點、結構等參數及技術現狀統一標準,制定評分細則,保證技術規范一致、檢驗環境規范、比賽結果客觀公正。經過激烈角逐,軍事交通學院的猛獅智能1號車隊、內蒙古忠毅電儀自動化公司的實彈射擊機器人車隊、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的奔跑1號車隊、山河智能裝備股份公司的山河智能車隊分獲各參賽項目組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地面武器研發生產企業,全程參與了此次挑戰賽的所有項目,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其中,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參賽的“奔跑1號”和“奔跑2號”四足仿生無人平臺獲D組第一名,“鋸齒虎”中型輪式無人平臺獲B組第三名,“斑紋豹”中型履帶式無人平臺獲A組第四名,“巨蜥”輕小型履帶式無人偵察平臺獲C組第五名。
奔跑1號
“奔跑1號”和“奔跑2號”山地四足仿生移動無人平臺,俗稱“大狗”,是基于德國牧羊犬運動靈巧、高地形適應性特點仿生研制了功能結構一體化輕量化、柔性高適應的敏捷“機器狗”,主要由仿生機構系統、電氣控制系統、燃油發動機及輔助單元、液壓驅動系統、遠程遙控設備組成,可負重60公斤,奔跑速度6公里/時,可持續行駛2小時,最大爬坡度30度,能在沙土路、雪地、草地等復雜越野環境下自主行走,也可遂行戰斗。
鋸齒虎
“鋸齒虎”和“斑紋豹”分別為全電操控的混合動力輪式和履帶式無人平臺,裝有32線激光雷達和多部監控相機,并可搭載專用的偵察/打擊作戰任務載荷,可實現單車自主功能,也可與同期研制的遠程指控平臺配合使用,實現遠程協同。
斑紋豹
“巨蜥”無人偵察平臺則是面向建筑物內部執行偵察探測任務而設計的。該平臺具有兩條可折疊展開的履帶,基于履帶的折疊展開,該平臺具備穿越建筑設施及大樓內部移動的能力,可穿過門、樓道、爬越樓梯,滿足建筑物內部巡邏、危險目標偵察等任務需求。
美國地面無人系統研發走在前沿
目前,世界各軍事強國在地面無人系統的研發和應用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其中美、俄兩國的發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美國陸軍已經廣泛裝備多型無人作戰車輛,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利劍”。在美國好萊塢大片《拆彈部隊》中,主人公用來排除簡易爆炸裝置的無人車就是“利劍”。該型無人車已經發展出多種型號,包括排爆型、偵察型和攻擊型,美國陸軍主要裝備的是排爆型。
美國正在研發的、比“利劍”更先進的無人作戰車輛,當屬“黑騎士”履帶式地面無人戰車。該車使用了“布雷德利”步兵戰車組件,可以在同類型平臺的車長控制站對其進行控制。“布雷德利”有人平臺內的車長乘員站可以接收來自“黑騎士”的圖像信息,同時射擊和炮塔位置也能接收“黑騎士”相同位置站的信息。車下士兵也能從“黑騎士”接收信息,并能通過1個安裝在車下控制設備上的獨立屏幕對其進行控制。改進型“布雷德利”捕獲子系統(IBAS)在2007年也被集成到“黑騎士”無人戰車上,可以在與“布雷德利”對應的車長位置進行遙控觀察,以搜集圖像。
黑騎士
2006年10月,“黑騎士”在勞德戴爾堡舉行的美國陸軍冬季討論與展覽會上首次進行了演示。2007年1月,在諾克斯堡再次舉行的演示中,“黑騎士”被部署在前線的一個隱蔽發射陣地。這種被認為是受控的“布雷德利”戰車可以從相對于有人平臺危險的位置提供戰場毀傷評估,同時也能在收到人員指令時提供火力。2007年下半年,“黑騎士”還參加了空襲遠征部隊部署演習。
俄羅斯相關技術成果已可與步兵密切協同作戰
雖然美國研發的“黑騎士”無人作戰車輛性能先進,同時還能實現與有人車輛之間的配合作戰,但是畢竟還沒有作為真正的作戰型裝備投入戰場。相比之下,俄羅斯陸軍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批量裝備無人作戰車輛,并且很快將其部署到敘利亞參戰。據俄羅斯國內媒體報道,俄羅斯陸軍裝備的6臺“平臺”-M和4臺“阿爾戈”無人作戰車在戰斗中配合敘利亞政府軍步兵,順利攻占了敵方守衛的754.5高地。為了實現對無人作戰車的實時指揮和監控,俄軍還專門在敘部署了“仙女座”-D自動化指揮系統。
根據俄媒體描述,當時“平臺”-M無人作戰車逼近到敵方陣地前100-120米處,對敵方火力實施壓制,同時為后方的自行火炮指示目標,摧毀了隱藏的火力點。之后,“平臺”-M無人作戰車一邊射擊,一邊掩護后方大約100米處的敘利亞政府軍步兵推進,戰斗僅持續了20多分鐘就結束了。從俄方媒體的描述我們不難看出,俄軍對于無人作戰車的戰術使用堪稱駕輕就熟,已經可以與步兵進行密切協同,從而形成近似于“迷你坦克”的強大作戰能力。
除了“平臺”-M,俄軍正在裝備火力更強大、總體性能更出色的“天王星”-9無人戰斗車,后者的火力配置甚至能夠與現役步兵戰車和主戰坦克相抗衡。在未來戰場上,“天王星”-9將與T-14“阿瑪塔”主戰坦克、T-15重型步兵戰車一起,構成俄軍最為先進、戰斗力也最強的地面作戰體系。
天王星-9
“天王星”系列地面無人車輛共有三個型號,分別為“天王星”-6型MRTK-R多功能無人掃雷車、“天王星”-9無人戰斗車和“天王星”-14型無人消防/掃雷車。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無疑就是“天王星”-9無人戰斗車。在剛剛結束的俄羅斯“軍隊”2016展覽會上,“天王星”-9再次公開亮相。該車戰斗全重約為9噸,車高1.6米,車長約為5米,車寬小于2米,安裝有8-10毫米的鋼質裝甲。
“天王星”-9配備有專門的操作站,安置在移動指揮所上。同時,也可以采用類似于加固式軍用筆記本電腦的便攜式操作站,以提高作戰靈活性。“天王星”-9裝備的武器包括1門2A72型30毫米機關炮、4枚AT-9輕型反坦克導彈。為了提高其整體防御能力,俄羅斯甚至為“天王星”-9配備了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
我國起點并不低
與美、俄相比,我國在地面無人作戰系統上雖然還沒有發展到研制原型車,乃至正式服役、投入實戰的階段。但是從“跨越險阻”-2016挑戰賽的項目設置和參賽裝備技術水平來說,我國裝備發展的起點還是很高的,應該具備跨越式發展的基礎。
我國從一開始就是成體系化地研發地面無人作戰系統,囊括了微型、小型和中型,行走方式也涵蓋了四足、輪式、履帶等,而且對人工智能化操控系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就各型車載武器系統來說,不僅性能可以滿足作戰需求,集成在無人平臺上也不存在太大的難度。只要關鍵技術(如人工智能路線規劃技術、自動敵我識別與目標跟蹤技術、云指揮技術等)獲得突破性進展,同時陸軍裝備部正式立項招標,那么相信我國自主研發的地面無人作戰系統很快就能夠展現在國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