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何最近老在下雨?專家:雨還不夠
2015-07-30 20:44:39 鳳凰探索天氣預報顯示:未來一周每天都有雨
最近半個月以來,北京幾乎一直在下雨,局部地區還出現暴雨,北京市氣象臺多次發出暴雨橙色預警,北京市民進入全城“看海”的模式,而且天氣預報顯示:未來一周每天都有雨。或許你在看這篇報道的時候窗外正在下雨,因此有很多網友疑惑:怎么感覺今年北京總是下雨,這是正常現象嗎?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等相關專家,來為我們解答有關北京多雨天氣的困惑。
1. 最近北京怎么總是下雨?是偶然因素嗎?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在采訪中說道,北京前期下雨主要是受蒙古的高空冷渦影響。在冷渦的作用下,連續不斷的冷空氣入侵北京上空,而且冷渦容易導致大氣的層結不穩定,因此,比較容易發生對流性天氣,對流性天氣主要指雷暴、颮、冰雹、龍卷等天氣。北京前期的雷陣雨天氣就是對流性天氣的一種。
北京近期下雨的原因是因為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向北移動,于是包括北京在內的華北地區以及東北地區都處在副高西北側的偏南暖濕氣流里面,而且這兩個區域的水汽條件在轉好,同時北方地區的冷空氣也比較活躍,因此,副熱帶高壓外圍的暖濕氣流和冷空氣共同協作,在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形成這樣一個持續的降雨天氣。
馬學款首席在采訪中表示到,這種持續降雨的現象并不是偶然,而是正常現象。因為在正常年份中,每年的七月中下旬到八月都是華北和東北的雨季。所以從季節上來講,華北和東北地區這段時間多雨是正常的,只不過去年、前年七、八月份沒有這種雷陣雨天氣。對于北京來講,今年的降水量與往年同期的降水量相比,還是相對持平的,并沒有明顯偏多。
如果說人們覺得北京今年的降雨情況和往年有所不同,那可能因為它的降水過程和持續時間比以往要偏長一點,這與它特殊的天氣條件有關。在降雨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高空冷渦一個比較孤立的系統,這種系統往往移動速度比較慢,所以一旦冷渦形成,它對一個地區的影響時間一般都要持續三四天以上,就是說之前北京出現長時間的雷陣雨天氣的原因就是因為移動緩慢的冷渦系統。 而且,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抬使冷暖氣流的交匯,也形成降雨。
2. 這種雷雨天氣還要持續多久?
現在還處于華北地區與東北地區的雨季,在未來的7—10天左右的時間,華北與東北地區降水過程還是比較多的。對于北京來講,不會每天都下雨,但是在未來一周的時間里,降水過程仍然是比較頻繁的。
3. 為什么北京等地在下雨,而遼寧、山東等地卻干旱?
馬學款首席在采訪中解釋到,遼寧、山東地區的干旱是因為這兩地前期的降水量偏少。影響前期降雨的蒙古冷渦處在北京的西北方向,因此這個冷渦系統帶來的冷空氣主要影響到我國的河套地區、寧夏、甘肅東部、陜西、華北地區的京津冀、山西、內蒙古中西部這一帶,使這一帶降水過程比較多。這個蒙古冷渦對東北地區影響就比較少,所以前期遼寧、山東等地降水偏少。不過這兩天,遼寧和吉林已經出現明顯的降水,旱情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而且云圖顯示,在未來幾天內,這個地區降水也會增多,這對旱情的緩解甚至解除都是非常有利的。
4. 北京的雨水和厄爾尼諾有關嗎?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表示,厄爾尼諾發生后的第二年春夏,特別是夏天受到的影響最大。這次的厄爾尼諾在去年春夏之交開始形成,現在正好是第二年,所以說今年春夏時節是厄爾尼諾影響我國降水最重要的一個時間段。
厄爾尼諾是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范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丁院士解釋,由于海洋異常增溫,總體上會蒸發更多的水汽,會為陸地降水提供偏多的降水資源而導致洪澇,對我國來說尤以南方為甚,這是因為厄爾尼諾出現以后東亞夏季風一般就要減弱,季風變弱后就很難往北吹,所以雨帶基本上在長江、黃淮以南或者更南的地方,會發生北方比較旱、南方比較澇的狀態。
所以說,厄爾尼諾總體上會使我國北方有偏干旱的趨勢,對山東、遼寧一帶的干旱有影響,對于北京最近的多雨天氣并無助力。總體來說,北京的多雨反而是一個正常的“異常天氣”。
相關資料:有記錄以來最長厄爾尼諾事件或將發生
當前的厄爾尼諾事件將至少持續發展到2015/2016年冬季
記者從29日召開的中國氣象局厄爾尼諾專題通氣會上獲悉,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計,當前的厄爾尼諾事件將至少持續發展到2015/2016年冬季,強度將達到強厄爾尼諾事件標準。由于其持續發展,今年將有可能產生自1951年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厄爾尼諾事件。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周兵指出,今年5月以來,厄爾尼諾發展持續“加速”,大氣對其的響應也越發明顯。當前的厄爾尼諾事件已經持續了14個月,并進入第15個月,1951年以來厄爾尼諾持續時間最長的是1982/1983年和1986/1988年的16個月,如果此次厄爾尼諾事件發展的趨勢不變,則很有可能成為1951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厄爾尼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