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近幾年汽車和汽車配件工業發展情況
2012-08-23 22:44:54 本站原創德國是世界上汽車制造強國,奔馳、寶馬老少咸知,大眾、奧迪、保時 捷有口皆碑。在全球中高檔汽車市場上,德國汽車品牌占有重要地位,邁巴赫、賓利更成為身份高貴的象征。一說到德國汽車,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安全、舒適、節 能、環保、美觀、耐用…。汽車工業之所以能以較多的優勢領先于其他產業,長期保持德國第一產業地位,展現超群的實力和強勁的發展勢頭,其發展特點值得關 注。首先,德國汽車生產企業高度重視研發,努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在最近10年間,德國汽車工業研發投入高達約2000億歐元。德國工業領域28%的研發人 員從事汽車的研發工作,而汽車工業九分之一的員工供職于研發部門。德國汽車工業平均每十天就有一項專利產生,每年獲得的專利3650項,是名副其實的世界 冠軍。所有這些都確保了德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的技術領先優勢,凸現了德國汽車工業在德國經濟中的核心地位。
德國汽車工業研發工作的重點是提高汽車質量、改善安全性能、降低能耗。德國汽車工業正著力進行新一代混合動力發動機技術和替代燃料的研究,旨在提高 發動機性能、減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排放及噪音污染,適應環保、節能的大趨勢和要求。同時不斷推出新式車型開發和擠占市場。為實現這些目標,德國汽車公司 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比如大眾計劃在2012-2016年投資327億歐元開發新品,冀通過新技術至少降低30%的生產成本。大眾將向在華合資企業注資 140億歐元。其次增加投入進一步鞏固其全球主要汽車生產國的領先地位。第三,不斷提供汽車電子技術含量。目前汽車電子技 術含量在整車的比例約為40%。現在的高檔汽車身上,電子和電器部分已占到汽車價值的一半。目前在德國境內運行的汽車中安裝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已經比較普 遍,新車中安裝導航系統的比例迅速上升。根據歐盟要求,德國生產的汽車今后都要安裝緊急呼救系統,一旦發生事故或故障,司機啟動車內呼救信號,即可通過衛 星傳播到最近救助站點,從而得到最快捷救助。第四,在鞏固國內生產的同時,德國各大汽車廠家繼續加緊實施全球化戰略,加大在全球尤其是汽車市場增長較快的 亞洲和東歐地區的投資,擴大海外生產規模。整車生產企業的加工深度進一步降低,更多的加工和研發任務轉移給了汽配企業。德國汽配行業企業則不斷技術創新, 扎根市場、貼近用戶,全球布局,充分利用各地有利資源,提高了自身的競爭能力。
德國主要整車制造商為奔馳集團(Daimler Benz)、大眾汽車集團公司(Volkswagen)、奧迪公司(Audi)、寶馬公司(BMW)、保時捷公司(Porsche)、歐寶公司 (Opel)、曼公司(MAN)。主要汽車配件企業有博世、大陸、ZF、蒂森·克虜伯、西門子VDO、巴斯夫、及Hella等。
博世集團作為汽車配件生產大鱷最為值得一提。博世在全球擁有3萬名研發人員,2010年公司研發總投入達36億歐元,占銷售收入的7%以上,在世界 范圍內申請了3000多項專利,平均每個工作日有15項專利。博世在全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制造、銷售和售后服務網絡,有約300個子公司和 13000多個服務中心、在汽車技術、工業技術、消費品和智能化技術領域,博世集團約263500名員工在2010財年創造了473億歐元的銷售業績。
中國已成為德國汽車工業的重要合作伙伴和銷售市場。德國寶馬、奔馳、大眾等公司均在中國建有合資企業,著名的汽配生產商博世業在中國設有企業和研發 中心。奔馳、寶馬、保時捷、奧迪、大眾和歐寶等不同檔次、眾多型號的轎車在我國均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自2009年以來中國業已成為大眾公司最大汽車銷售 市場。大眾汽車2010年在華銷量為192萬輛,該公司力爭今年在華汽車銷量突破200萬輛大關。奧迪今年在華銷售目標是130萬輛。2011年前8個 月,作為德國大眾、戴姆勒、寶馬三大汽車公司銷售市場,中國銷量排名分別位居第一、第三、第二位。同期內,大眾在華(含香港地區)銷量為113萬輛,同比 增長11.3%;奔馳銷量為12.02萬輛(35.8%);寶馬15.89萬輛(49.3%),德國品牌占據了中國高級轎車市場80%的份額。
汽車配件業也著力開發中國市場。如前面提到的博世集團,早在1909年就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家貿易辦事處,1926年在上海創建首家汽車售后服務行。 時至今日,該公司三大業務部門均已落戶中國:包括汽車技術、工業技術、消費品和建筑智能化技術。博世在中國擁有50家公司,26200名員工。2010年 博世在華銷售額總計達373億人民幣,當年在華投資總額約27億人民幣。
根據國際汽車制造商協會(OICA)提供的數據,2010年德國共生產汽車590萬輛,同比增加13%,其中大部分是轎車(555萬輛),另外還有 商用車35萬多輛。在全球汽車生產量排名中位列中國(1830萬輛,增幅32%)、日本(960萬輛,21%)和美國(780萬輛,35%)之后。全球汽 車生產增長26%,其中轎車增長22%,商用車增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