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幫忙,在以后的新聞中,我們不希望被稱為工控機龍頭,而是要做智能產業的倡導者。”這是研華科技總經理何春盛在研華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反復對與會者強調的。
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指出,目前研華的軟硬件產品與組織已全面整軍完成,將帶領全球事業伙伴迎向智能產業黃金十年。作為一家立志成為智能地球推手的廠商來說,研華已經多次在全球各地展示了其最新的智能地球愿景。而這次,借由研華全球合作伙伴大會,研華同時向其全球合作伙伴宣布了這一計劃,推出了眾多適用于智能地球的產品及服務。并且針對該計劃,研華進行了組織調整,將公司分為專注于核心技術開發的嵌入式設計服務與全力耕耘智能產業服務及應用的智能地球解決方案兩大架構。
也許“智能地球的推手”是何春盛領導研華再筑十年輝煌的咒語
研華提出智能地球的推手計劃,與IBM智慧地球方案不同。我們都知道IBM已轉型成為軟件及服務供應商,提供
物聯網相關咨詢及解決方案。而研華專門從事的是工業化自動化的服務,是將
物聯網概念引入信息化的嵌入式產業。何春盛表示,亞洲公司具備的是制造基因而缺乏創新基因,所以為了保持比較優勢,研華絕不會放棄自身的制造優勢,畢竟在大多數人眼中,27%利潤率的企業,不是其他一般制造商可以比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研華不會改變“命運”,目前,研華雇傭200余名軟件工程師,提供客戶定制化軟件服務需求。
智能地球與云計算是無法分割的,所以研華也提出了工業“云戰略”,與
物聯網融合,打造智能產業。但工業用云計算與普通我們理解的云計算不同,工業用強調的是安全與準確,這就要求研華在開放的同時,保持系統的穩定性。這也是研華召開合作伙伴大會的原因,只有和合作伙伴一起,才能推出百分百的經過考驗的系統。
不過何春盛開玩笑的說,臺灣公司不擅長買軟件,所以暫時來講,研華的所有系統都是與其解決方案相結合。但筆者認為,未來若工業化標準成為可能,研華也許會推出一些工業云用的標準軟件。
隨著
物聯網產業細分化,專注于利基市場的研華,也要面臨這種局面,為此研華在新能源、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等一系列應用領域中,再進一步細分,滿足客戶的需求。為此,研華在產品策略上提出了IMAX創新平臺,通過內部育成、并購、策略聯盟以及創新產品研發,發覺新市場與新商機。
當然,伴隨著
物聯網產業的細分化,很多利基市場雖然需求旺盛,但缺乏經驗。研華則會和客戶一起,而不是通過與第三方的合作,率先推出領導產業的產品。但何春盛同時強調,未來隨著產業的進步,研華也會輔佐一些第三方,以期共同在市場中成長。在昆山及林口,研華計劃修建兩個規模建筑群,昆山作為大陸的研發據點,與臨近的研華產區串聯,客戶可以在昆山研發基地與研華協同設計并生產,最大化的加速進入市場時間。而在臺北林口,將建設成為研華第二總部園區,內部將包含業界最新的
物聯網與云計算技術,成為“智能地球”的Demo,同時也成為研華未來十年的制造與研發的重要基地。
此外,在此次大會上,研華還特別宣布了全球經銷商人才資源共享的品牌協助專案,通過研華與經銷商的共同努力,發展經銷商的人才庫,提升客戶品質,把與客戶共成長的口號落到實處。
當然,在商業模式上,研華也走在了業界創新最前端,推出了全球研華在線服務平臺,并且將10個據點增加至35個。從前上網買IPC大家都認為不可能,然而在開放的今天,互聯網已經成為重要的選型、溝通與支付手段。“現在的客戶不愿意見面浪費時間,新生代的客戶已經習慣于網上解決任何問題,而且推出此計劃,我們也可以節省大量的銷售費用,通過Aonline,研華可以針對客戶的需求提供快速便捷的反應,并且是7*24小時的。”何春盛解釋道。
作為智能地球的推手,不只要提供智能的技術,更重要的是以寬廣的胸懷為客戶提供最具創新的價值,現在看來,研華變得越來越適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