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東莞首家民營“無人工廠”投入建設。盡管目前機器人工廠能否解決用工荒仍存爭議,但該事件對于制造業、機器人產業的里程碑式意義毋庸置疑。事實上,“機器換人”現象在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制造業發達的省份已經比較突出,各地工業機器人扶持政策也紛紛出臺。
隨著制造業的迅猛發展,我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量呈爆發式增長,隨著個人服務、醫藥、教育、軍事等需求的提升,我國服務機器人的使用量也逐步增長。
近階段以來,機器人領域好消息頻傳。科技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標準委等多家部委紛紛出臺政策、設立項目,推進機器人的研發、應用、檢測、認證和標準化工作。
在機器人成為“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重要領域后,多位專家更是表示,機器人產業應成為我國搶占技術和市場制高點的關鍵入口。
新一輪競爭熱點
機器人被稱作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作為先進制造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裝備和手段,其研發、制造、應用,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高端制造業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
世界各國都在爭奪機器人的領先地位,發達國家已經開始行動,加緊新一輪的產業布局。
“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都將機器人產業作為戰略產業,并制定其機器人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在2015中國(北京)跨國技術轉移大會上,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處長助理陳丹說。
據介紹,2011年,美國啟動“先進制造伙伴”研究計劃(AMP),制定美國國家機器人計劃,以“建立美國在新一代機器人方面的領先地位”;2015年初,日本政府公布了《日本機器人新戰略》,將機器人技術列入國家發展計劃和重大項目;2014年歐洲委員會與180多家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成立致力于機器人研究與創新的項目“歐盟SPARC”,機器人革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在即將正式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智能制造”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智能機器人已上升到了我國的國家戰略層面。
在近日舉行的“2015年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上,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長徐方分析了我國對機器人需求的內因。第一,中國現在的發展模式多為不可持續,因此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使機器人的需求大增;第二,勞動力成本上升加速擴大了業界對機器人的需求;第三,技術進步提升了機器性能,現在的機器人可以代替技術工;第四,產品更新迭代以及客戶化的定制導致了制造模式的變革。